由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歐洲環保協會聯合主辦的第十七期“案例大講壇”5月20日在國家法官學院舉辦,大講壇以“中外環境資源典型案例研討”為主題。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江必新出席并講話。江必新指出,要緊密結合我國環境資源司法保護需求,合理借鑒域外環境資源司法理論和實踐經驗,提高環境資源司法能力,維護國家環境利益和環境安全。要通過環境資源司法國際論壇、環境資源法官國際互訪及案例研討等方式,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司法保護生態環境的堅定信心和巨大成就,提升中國環境司法的國際影響力。
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代理執行主任喬伊斯·姆蘇婭對“案例大講壇”的舉辦發表視頻致辭。她表示,最高人民法院的十大環境典型案例已發布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平臺上,表明環境法治可以成為造福人類和地球的重要載體,是值得世界各國學習的寶貴經驗。
與會人員圍繞社會組織提起公益訴訟、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環評與鄰避中的行政執法三個分議題, 就8個中外環境資源典型案例中所涉及的法律和實務問題展開研討。
在社會組織提起公益訴訟的研討議題中,與會人員就環境損害事實的認定及損害的計算、修復方式及其他責任方式、危險廢物處理各方的注意義務及責任、企業良性發展與環境保護目標的平衡等問題充分發表了意見;在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研討議題中,與會人員就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中的作用、科學證據的審查認定進行了深入討論;在環評與鄰避中涉及的環境行政執法研討議題中,與會人員就“鄰避”案件的裁判規則、環評審查標準、司法與行政裁量行為進行了積極交流和互動。
杜萬華大法官在本次大講壇總結講話中指出,要以典型案例為載體和紐帶開展國際司法文化交流,促進各國司法文明交流互鑒,解決世界各國司法面臨的共同難題。
據了解,本次“案例大講壇”作為推動落實最高人民法院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簽署的諒解備忘錄的重要舉措,是全國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培訓班首次采取“案例大講壇”的方式授課,體現了對創新課程設計的積極探索。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