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深夜,海寧市與杭州市余杭區開展聯合行動,專項整治跨區域垃圾偷倒亂象,執法人員在兩地交界處巡查,并在重點路口設卡,將來自杭州方向有偷倒垃圾嫌疑的車輛抓個正著。自4月30日以來,通過采取不定期夜間聯合整治等執法手段,兩地已聯手查處涉嫌偷倒亂倒裝修垃圾違法行為125宗,查扣涉案車118輛,并對相關責任人按照條例規定頂格處罰。
鐵腕整治不手軟,頂風違法頂格罰。在全市上下如火如荼開展生態環境問題“萬人大排查、百日大整治”攻堅行動之際,海寧市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敢動真格、敢打硬仗,不流形式、不走過場,不手軟、不留情,樹立了從嚴執法的好榜樣。在昨天召開的全市縣(市、區)委書記工作座談會上,海寧的這項工作獲得了市委書記張兵的點贊,他表示對生態環境問題就要鐵腕整治不手軟,加大力度打擊環保違法行為。
海寧與余杭交界處,大多為城鄉接合部和拆遷地區,因村莊征遷,有不少空置地,夜間常有來自杭州方向的車輛偷倒垃圾。放眼全國,類似的垃圾異地偷倒現象不勝枚舉:上海數千噸垃圾偷倒無錫濕地、惠陽跨界傾倒垃圾案、邢臺垃圾跨省傾倒案、太湖西山景區垃圾傾倒事件……雖然每次事件曝光都會引來社會高度關注,但異地垃圾偷倒的行為從未畫上休止符。
異地垃圾偷倒何以成頑疾?除了個別企業漠視道德底線,游走于法律邊緣,違法成本低也是不法分子膽敢“以鄰為壑”“暗度陳倉”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垃圾異地偷倒主要通過交通工具轉移運輸,行蹤飄忽不定,隨機性、隱蔽性強,監管難度很大;另一方面,一些涉及異地偷倒的企業總是心存僥幸,認為即便被發現和查處,監管部門也只能查到運輸者、處置者身上,自己還有機會“金蟬脫殼”。這種情況下,如果環保執法“亮劍”不夠快、處罰不夠嚴,就會給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機。
也正因此,遏制垃圾異地偷倒不絕現象,必須鐵腕整治不手軟,加大監管與處罰力度,切實發揮環保執法的威懾力,改變“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局面。以海寧為例,“各掃門前雪”式的監管收效不大,就探索建立跨區域執法監管聯動機制,織就跨區域監管大網,專挑傍晚至凌晨時段,直奔重點地段聯手整治亂象。同時,積極發動群眾“雪亮的眼睛”,在兩地交界處的每個村都組建巡查隊伍,讓監督“不放過每一寸土地”。而頂格處罰則意味著,不僅偷倒行為人要立案查處,對那些將垃圾交由無資質單位或個人處置的企業,也將及時移送案件信息,讓違法鏈條上的每一名參與者都付出沉重代價。
說到底,造成異地偷倒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筑垃圾產生量與消納能力不對等,根除這一頑疾最終有賴于垃圾處置能力的提升。在這個意義上,也只有鐵腕整治不手軟,使違法成本遠遠高于違法收益,才能倒逼企業把資金和心思投入到垃圾處理的技術創新和設備升級中。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