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扇新村位于溫嶺市石橋頭鎮的集鎮區,省級公路林石線貫穿全村,交通便利。去年8月,由原來的中扇村和大甲頭村撤并而成中扇新村。
近年來,中扇新村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以“小城鎮綜合整治”為契機,以環境革命為突破口,全力打造“錦繡中扇”,同時發展農產品產業化種植,建設村級工業集聚區,引進工業企業,帶領全村村民走出一條致富路。
先破后立,村民住上小洋房
一走進中扇新村,只見一幢幢別墅、排房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道路兩側。誰會知道,早幾年,這些別墅坐落之處還是一群矮舊的破房子。
2015年前的中扇新村以車路橫河為分割線,“新區”與“老區”全靠中扇民橋連接,兩邊的居住環境、基礎設施等差距明顯。在車路橫河南側的新住宅區,新房林立、道路整潔、公園等基礎資源充足,群眾居住滿意指數較高;但在位于北側的舊住宅區,道路窄而破、房子矮而舊,周邊環境雜草叢生、垃圾遍地,居住的對象大多為老人。
隨著村民生活條件的普遍提高,居住在“舊住宅區”的村民建房意愿非常強烈,但受建設用地指標有限的影響,建房難問題成為了中扇村發展過程中的“絆腳石”。
村民陳富柄就是其中之一。當年陳富柄住的房子是占地僅30多平方米的木石結構老房子,內部分隔成2個小房間,一間給小兒子住,一間留給自己住,而大女兒在讀大學,每當暑假放學回家時,小兒子就和父母擠一張床睡。像陳富柄這樣子女和父母擠在一張床上的現象,在2015年的中扇新村很是常見。
為了破解這一難題,中扇新村兩委絞盡腦汁,多次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集思廣益。“村民的住房問題一定要解決,我們以民主集中的方式,將涉及到的舊住宅區存量閑置用地、應拆未拆老屋、亂擋亂建違法建筑、危舊房等進行統一規劃,結合美麗鄉村‘精品村’‘美麗宜居村’等項目建設,通過拆后利用,對舊住宅區進行改造。”中扇新村黨組織書記陳才文說。
在中扇新村舊住宅區改造過程中,因涉及少部分村民的個人利益,給項目的推進造成了不少困難,曾一度使該工程陷入僵局。
在村主干道路建設過程中,涉及拆遷農房11間,因拆遷補助談不攏,工作一直無法推進。此時,80多歲的老黨員陳學春積極響應村里的拆遷方案,第一個拆除了自己的老房子,帶動了整個工程走出困境。
最終在中扇新村黨員引領下,既定目標均得以順利完成。陳柄富等村民,因此也住上了漂亮的小康型住宅。
陳才文告訴記者,在需要拆遷的11戶農戶中,村民陳賢國身患殘疾,是低保家庭,在他亡故后,留有妻子彭秋紅和兒子陳勇,沒有能力新建住宅。
為解決這一難題,村黨員干部通過村企結對的途徑,幫助該農戶完成新房的建設,現陳賢國的妻兒都住上了嶄新的五層樓安置房。如今,他的妻兒在村干部的幫助下,成功解決就業問題,實現自給自足。
內外兼修,文化生活美起來
看著眼前的中扇新村,誰能想到原先該村是石橋頭鎮的相對貧困村。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少村民外出經商,村子才開始發生變化。憑著靈活的頭腦和敏銳的眼光,如今,中扇新村一半以上的村民是個體經營戶,村民的身影遍布全國各地。
1998年,村民胡德友在舅舅的帶領下,開始涉足電器行業,人生軌跡從此改變。今年54歲的胡德友一談起自己的創業史,忍不住感嘆道:“當時,村里不少人通過下海經商賺了錢,先富帶后富,從商的隊伍逐漸龐大。因為舅舅原先在澤國做電器機床生意,我也跟著他開始做點小生意,從此日子越過越好。”
致富不忘根本,同甘共苦的經商經歷,無形之中提升了村民的集體榮譽感,凝聚了村民的向心力,中扇新村在村兩委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從落后村到現代新農村建設示范的跨越。
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村里的相應設施是不是也要跟上?為此,中扇新村完成了道路硬化、排污設施、河道整治、農房改造、路燈安裝、危橋改造、公廁建設等工程,還建成3個生態公園,并在全鎮率先建成了功能完善、設施配套的村級社區服務中心。
自2014年初被確定為文化禮堂創建村,中扇新村還結合了該村的鄉情特色,投入30多萬元建成中扇村文化禮堂,內設農家書屋、根雕制作室、文化講堂、文化廣場等,將村部、文化活動中心和老年公寓有機地串成一條線,為村民提供了充足的文化活動場所。
“中扇村文化禮堂的建成,讓我們村的農村文化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已經成為村民學習實用技術知識、開展各類文體娛樂活動的文化殿堂和促進文明和諧的精神家園。”中扇新村駐村干部陳斌鵬說,文化禮堂每天都會按時開放,由于活動有組織、臺賬有記錄、展陳有更新、場地有管理,文化禮堂成為了村民們的新去處。
順著文化禮堂往里走,只見納新樓旁的一池碧水微泛漣漪,這里春有海棠鋪徑,夏可曲奇弄蓮,秋則執龜沐陽,冬且依墻清談。在納新樓,可修身練性,耕讀、品花、賞月,棋局、墨硯、紙扎、綠茶、石鎖、水缸,200多年的民俗也依稀可見。
79歲的陳小春每次飯后都會去公園散個步,偶爾也去文化活動中心放松自己。“以前哪有什么活動,吃完飯最多看個電視就睡覺了,現在娛樂活動太多了,既有修身養性的讀書看報,也有文化廣場的健身鍛煉,每天都能不重樣。”陳小春感嘆道。
老有所居,“安樂窩”里享晚年
沿著一條鄉村小路,中扇新村的“豪成慈善公寓”映入眼簾。這是一幢花園式的建筑,鮮花盛開,綠樹環繞,有涼亭,有走廊,中間一座花壇上,漂亮的花木圍成了一個“心”形,兩邊兩幢三層樓房,住了村里60多名老人。幾位老婆婆趁著上午的陽光,坐在屋檐下編織草帽,一副安寧祥和的幸福畫卷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公寓是2007年4月19日建成的,集生活、健身、娛樂于一體,共有48間老年公寓,室內寬敞明亮,必要家具一應俱全,村里60周歲以上的老人,只要報名就可以入住。”陳斌鵬告訴記者,老年公寓不收老人一分錢,只要其負擔自己的水電費即可。
所有入住的老人無需交納任何費用,這讓老人們笑開了顏。75歲的謝冬生大爺是第一批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住在老年公寓,支出的也就是50多元水電費。
在中扇新村,空巢老人數量較多,一直以來村內都沒有標準規范的老人安置場所,多數老人居住在歷史悠久的石板屋里,居住環境較差。
老年公寓的建成,不單讓村里的老人享受到了好處,還有利于村集體土地的集約利用。陳才文告訴記者,自從過上“集體生活”,有20多位老人原先住的老房子順利進行了拆遷,土地被用于舊村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老年公寓是由一位鄉賢捐資建造的。2006年,身為浙江豪成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陳財聰,籌資210萬元于全鎮建立首個村級老年公寓——中扇村豪成慈善公寓,全村老人可以無償入住,同時設立專項基金,用于維持慈善公寓的日常運轉,徹底解決了舊住宅區老人的居住問題,為舊住宅區改造提供了有效保障。
此外,老年公寓內設有文化大講堂,經常會邀請各行各業人士來給老人們講課。另有圖書室和閱覽室供老人們看書閱報,大大豐富了老人們的精神生活。
“除了免費入住老人公寓,到了春節我們還能領到一筆生活補助金。”謝冬生笑著告訴記者。
在中扇新村,尊老愛老蔚然成風,每年重陽節老人們都歡聚一堂過重陽,也出現了不少老壽星。質樸勤勞的中扇人為新農村建設夯實了基礎,也使中扇新村成為了浙江省美麗鄉村、宜居鄉村。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