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倒垃圾要分清會不會爛哦!”早上7點,平湖市曹橋街道曹橋村西窯浜的村道上就傳來了村民羅云華熱情的招呼聲。作為網格里的“衛生責任人”,58歲的羅云華每天清晨都會在打掃村道的同時,把全組38戶農戶門口的垃圾分揀好收走。上午和晚飯前,他還要在村里兜兩圈,檢查村里的衛生情況,“我是村里的‘全職衛生管家’,既是垃圾分揀員、收集員,也是保潔員和巡查員。”羅云華自豪地說,“我們西窯浜是出了名的‘美麗鄉村’,這里關于環境衛生的事,都有我一份力!”
但就在一個多月前,羅云華的心態還大不一樣。當時,村里的分揀員、收集員、保潔員、巡查員四個崗位四個人干,每人每月收入也不高。在做保潔員的同時,羅云華還兼職在村里看管機埠。“以前大家都各干各的,工作責任也沒明確,有時手上事情多,干活難免粗枝大葉。”
轉變源于曹橋街道掀起的一場環境整治全域包干制度改革。4月中旬起,曹橋街道將全域劃分為62個網格,同時將“四員”職能加以整合,因地制宜確定了71名“環境責任人”,全職包干村莊環境整治工作;同時,街道形成了以村干部為網格長,聯村干部為副網格長,村民小組長、老黨員、老干部、鄉賢為網格監督員的工作模式,就近、就便、就熟查看各自網格內房前屋后的衛生、河道保潔、垃圾分類等情況。結合近年來實施的鄉村“草根路長制”,在曹橋街道,平均每0.6平方公里就有一支“點、線、面”結合的環境整治責任團隊。
“4月16日,曹橋村第一網格,發現問題:幾名農戶在河浜里洗菜,菜葉隨意丟棄在河面上;整改情況:馬上勸阻當事人,同時立刻聯系保潔人員清理河道……”翻開曹橋村經濟合作社董事、西窯浜網格長宋依偉手中的檢查記錄本,網格里與環境衛生有關的各種情況一一記錄在案。宋依偉告訴記者,在全域包干的大框架下,街道還確定,負責網格責任區的網格長、“四員合一”人員、黨員、組長等,要做到每天到網格責任區進行巡查,實行“首問責任制”,確保遇到問題能夠及時、有效處理,維護街道干凈整潔。現在“四員合一”后,他們的責任也更大了,監管范圍也更廣了,收入待遇也相應有了明顯提高。
走進曹橋,40平方公里區域內,每一個村落,每一個小組,每一條道路,每一片土地,都有人負責,有人監督,有人保潔。“守業更比創業難。我們要的‘四員合一’、全域包干就是在‘管’上做文章,把責任落實下去,把民心凝聚起來,努力把美麗鄉村的‘一時美’變為‘長久美’。”曹橋街道黨委副書記楊金平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