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居縣檢察院檢察官和有關部門執法人員的監督下,呂某某和朱某某將價值18600元的15萬尾魚苗放入永安溪。該案是我市首例破壞內河漁業資源生態賠償案件,而案件的線索,來自公益損害與訴訟違法舉報中心。
記者從市檢察院了解到,自去年6月我市兩級檢察院掛牌成立公益損害與訴訟違法舉報中心以來,共接受各類公益損害和訴訟違法舉報線索909件,其中公益損害發出檢察建議已整改86件,訴訟違法發出檢察建議或糾正通知書已糾正234件。
公益損害與訴訟違法舉報中心是檢察機關面對職能大調整、檢察工作轉型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著眼未來檢察事業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去年6月,我市兩級檢察院掛牌成立了公益損害與訴訟違法舉報中心,負責統一管理公益損害舉報線索和訴訟違法控告線索。
據了解,公益損害與訴訟違法舉報中心的受理范圍主要包括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領域有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行為的;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英雄烈士保護等領域中,相關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公安機關刑事立案活動或偵查活動存在違法情形的;人民檢察院辦理案件中存在違法情形的;人民法院審判活動或執行活動存在違法情形的;監獄、看守所等機關在收押、監管、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等刑事執法活動中存在違法情形的;其他依法屬于人民檢察院管轄的公益損害及訴訟違法的舉報、控告等七大類事項。
以我市首例破壞內河漁業資源生態賠償案件為例,呂某某、朱某某為仙居縣橫溪鎮和淡竹鄉的村民。從2017年開始,兩人在仙居、臨海、天臺和縉云等地采用農藥、電瓶等手段進行非法捕撈石斑魚、白魚等溪灘魚,非法獲利6200多元,造成了國家漁業資源損失。仙居縣檢察院公益損害與訴訟違法舉報中心接到群眾舉報后,仙居縣檢察院隨即對該線索立案辦理,向職能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依據相關法律規定責令兩人進行生態賠償,承擔漁業生態修復費用。
市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舉報中心在檢、民之間架起了“溝通橋”,目前工作成效初顯。下階段,全市檢察機關將繼續聚焦法律監督主責主業,把舉報中心作為傾聽人民群眾訴求的窗口,深入開展公益訴訟,加強訴訟違法監督。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