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浦鎮半爿街是一條長265米、寬不足5米的背街小巷。昨天上午,記者在半爿街看到,施工人員正在小巷右側新建的休閑綠廊里種綠植。乍浦鎮社會事業服務中心主任楊軍告訴記者,綠廊所在的地方原來是一處狹長的荒地,堆放著各種雜物和建筑垃圾,既影響通行,也嚴重影響環境和美觀。今年,乍浦鎮啟動了半爿街綜合整治,把這處約30多米長的狹長地帶修建成了休閑綠廊,行人可以在綠化間的小路通行,新建的涼亭讓居民有了休閑的場所,這處面積不大的街心綠地,讓半爿街這條不起眼的小巷環境檔次飆升。
半爿街是今年乍浦鎮背街小巷綜合整治的項目之一。根據年初計劃,今年乍浦鎮將重點治理東至九龍山大道、西至建港路、南至海岸線、北至市場路范圍內的背街小巷,首批列入計劃的還有慶元路、總管弄、西大街、東大街、南司弄。治理的目標是在2020年底前,實現背街小巷無亂搭飛線、無立面臟亂、無違規廣告牌匾、無道路破損、無亂停車亂占道、無綠化雜亂缺失、無污水直排,并進一步完善垃圾箱、休閑座椅、路燈桿、指示牌等相關設施,著力營造“設施齊全、環境優美、交通順暢、管理有序、安全文明”的街巷環境。
記者了解到,乍浦鎮建成區面積大,小街小弄多,號稱有“百弄”。小巷雖小,但意義重大,不僅關系著眾多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也是城市環境的“短板”。“這些背街小巷往往是名副其實的‘臟亂差’,亂搭亂建、亂停亂放、亂占亂挖、亂牽亂掛、亂堆亂倒、亂涂亂畫都是常態,生活在周邊很不方便,更沒有什么居住環境可言。”嘉興港區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因此,正在進行的背街小巷整治,正是對老百姓呼聲的及時回應,也為老百姓帶來了對未來海港新城的美好憧憬。
背街小巷整治首先以服務民生為需求。半爿街的綜合整治,并不是僅僅修建了一處綠地。
記者走在半爿街上,路面經過“白改黑”后,平坦、干凈;緊貼路邊的民居墻面統一被整修成粉墻黛瓦,清爽、雅致;弱電線路也實施了“上改下”,再不見“蜘蛛網”;充分挖掘空間潛力增設停車位。“我們針對背街小巷主要存在的問題,找準癥結‘對癥下藥’,首先解決了老百姓居住衛生、整潔和安全的要求,其次才是在這個基礎上提升品質。”該負責人說。
“增綠”是背街小巷品質提升的主要手段。半爿街除了建設休閑綠廊,還將空地利用起來建設了一處“白鳳園”,安置了休閑桌椅,配建了綠化,成為周邊居民休閑、聊天的好去處。在乍浦鎮的另一條背街小巷——慶元路,這里正在建設一處口袋公園,主要是兼顧綠化和停車。“這些小巷空間十分有限,除了居民家中墻頭透出來的零星綠意,基本沒有綠化。這次改造中我們盡可能利用一些犄角旮旯派不上用場的空間和河道兩側設置了一些花箱,為整個環境增加綠意。”楊軍指著慶元路河道邊新種的月季說,到了開花的季節,這些花箱就會很美了。
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大改造”、“大掃除”,乍浦鎮在整治背街小巷的環境時,努力從細節上做到完美精致,而且還充分營造出富有乍浦特色的文化氛圍。半爿街休閑綠廊的東側是一排年代久遠、外墻陳舊的多層民居,施工人員在這里建起了高高的隔離墻,頂部是錯落有致的馬頭墻,別具江南風情;施工人員為沿街民居的窗戶安裝了防盜窗,采用的是金屬材質,但是做成了仿古的樣式,在確保堅固耐用的同時極好地融合了江南民居的特色;粉刷一新的居民樓墻面上,施工人員繪制了體現乍浦豐富多彩的海洋文化、歷史文化、江南水鄉文化的墻畫。半爿街新建的“元燨亭”、“白鳳園”、“巨來長廊”等都取名于乍浦的歷史文化人物,保留了濃濃的鄉愁鄉情……
背街小巷的整治一新、提檔升級,最受益的自然是生活在周邊的居民。“以前這些小弄堂真的是又臟又亂,門口這條河也很臭,我們基本上是不開窗、不出來閑逛的。”看著煥然一新的環境,居民方阿姨指著正對著她家新建的休閑涼亭對記者說,現在周邊不僅干凈還漂亮了,周圍好多老人都來這里閑坐聊天。
同樣,在半爿街住了30多年的周阿姨對小巷的改造也是贊不絕口。周阿姨經營的小賣部正對著半爿街的末端,相比以前一眼看出去的“臟亂差”,如今的綠意盎然、整潔清爽讓她心情舒暢,“我每天坐在店里,看著弄堂一天天干凈了漂亮了,是直接的受益者,政府真的為我們老百姓辦了一件好事啊!”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