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閑置的舊衣服,平日積攢下的廢紙板、塑料瓶,你會怎么處理?在吳興區飛英街道墻壕里小區,居民們有一個共同的選擇,把這些東西拿來兌積分,并用積分兌換獎勵金,既環保又經濟。“我現在每天把生活垃圾自行分類,然后將廚余垃圾裝入物業公司統一發放的專用垃圾桶,放在自家門口等待垃圾專管員上門驗收。”在墻壕里小區居民華麗的印象中,自2018年4月10日小區開展精準垃圾分類以來,每季度會給分類正確的居民發放一定金額的獎勵金,有效激勵了鄰里們主動對垃圾精細化分類。特別是上個月,市垃圾分類辦聯合湖州銀行工作人員為居民現場辦理垃圾分類獎勵金銀行卡,以后每季度到了發放獎勵金的時候,獎勵金可自動轉入居民銀行卡內,再也不用排長隊去物業領取了。
據統計,墻壕里小區目前已有1100余戶居民辦理了獎勵金銀行卡。作為持續優化垃圾分類后續獎勵機制的有效之舉,遍布湖城多個小區的“小黃狗”同樣受到居民歡迎。在吳興區環渚街道玉堂橋社區,記者目睹了“小黃狗”的真容,這些黃藍相間的柜子,類似快遞柜,實則為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通過手機使用“小黃狗APP”掃一掃,投入可回收物,即可進行智能識別和稱重,最后根據市場價格計算返現金額并返還到APP上。垃圾“吃”進去,現金“吐”出來,“小黃狗”不僅讓居民在家門口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還獲得“綠色收益”,其投放以來大大提升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從源頭推進垃圾分類減量。
除了“提現”,參與垃圾分類獲得的積分還可兌換物品。吳興區星海名城小區,是“雙循環分類模式”的試點小區,每個積極參與可回收物回收的居民都有一張積分卡,里面積攢的藍積分可以兌換蔬菜、日用品等,由于所換物品非常實用,居民們都很開心,參與的積極性與日俱增。據悉,全市不少小區舉辦可回收物“回收+兌換”現場活動,吳興區星海名城、南潯區金凱地等47個小區舉辦積分兌換活動440次,居民對精準分類的知曉率和參與率進一步提升。“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工程,要讓其成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發揮居民的主觀能動性至關重要。”市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參與垃圾分類得積分的方式,既能讓居民享受垃圾分類積分的實惠,也讓垃圾分類有了更多的樂趣。
采訪中了解到,垃圾分類積分卡推行以來,通過精準分類,市民積分日益增加,今年以來,我市進一步健全優化生活垃圾分類后續獎勵機制,通過推進垃圾分類積分兌換工作,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積極性。在獎金領取方式便捷化、積分兌換活動經常化的同時,積分兌換范圍擴大化。比如德清縣就在全縣率先推行了“垃圾分類+商超”聯合模式,目前該縣共有20余家超市被納入兌換范圍,積分兌換選擇面更廣。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