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8歲的諸暨山下湖鎮解放村王伯棠老人,利用收集來的塑料打包帶等廢舊材料,編織出牢固實用的菜籃子,只要誰想要,都免費贈送,目前已累計送出近2000只,用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動向周邊人傳遞著環保理念。
“提籃買菜”曾是國人的勤儉傳統,可自從人類發明塑料薄膜以來,一只只塑料袋,因為攜帶方便、廉價質輕容量大等優點,代替了竹籃。但塑料袋降解周期極長、處理困難等問題也隨之而來,“白色污染”觸目驚心。
我國自2008年6月1日起,實行限塑令:“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并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國際上,2018年3月,巴拿馬政府也表示,為減少太平洋以及加勒比海海洋垃圾的數量,他們決定禁止商店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當下,對廢棄塑料袋的處理,一是焚燒或再利用,二是填埋。但焚燒產生氣味刺鼻的有害氣體,仍污染環境;填埋則降解難,無疑給本來就缺乏的可耕種土地帶來更大的壓力。所以,廢棄塑料的處理,至今仍是環保工作中令人頭疼的一大世界難題。
毋庸置疑,少用、不用一次性塑料袋,用籃子等替代,是減少“白色污染”行之有效的方法。諸暨老人王伯棠想到了,并付諸行動,一干就是十年,“環保籃”已累計送出近2000只。王伯棠老人用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動,向周邊人傳遞著環保理念。假如世人都能像王伯棠老人一樣,多一份環保理念,多一次環保行動,多一份環保愛心,天藍山綠水清的良好生態離我們就不會遙遠。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