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汛期,新城中心的天明湖慢慢凸顯出城市“超級海綿”的作用: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通過天明湖調度城區的澇水,保證了上、下游處于安全狀態?!疤烀骱谠O計上融入了海綿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使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笨h水利局相關工作人員說。
天明湖建設是我縣建設海綿城市的一道縮影。近年來,我縣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水系、道路、建筑和綠地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達到防治城市內澇、治理黑臭水體、改善人居環境的目的。
趙梅香阿婆是海綿城市建設的受益者。她家位于顏公河下游,且地勢較低。往年一旦汛期或遇臺風強降雨,家里就會遭殃,如今遇到大暴雨,村莊也不會有嚴重積水。不僅如此,村中河道的水質日益改善,河邊兩岸風光也日新月異。這與我縣河道海綿化建設分不開。記者了解到,我縣以貫穿主城區的顏公河干流為主軸,除了在上游建設天明湖削減洪峰流量,解決汛期周邊澇水滯蓄問題,還通過拓寬疏浚顏公河、店前王溪、梅林溪等城區主要河道30公里、新建防洪堤32.8公里,解決因城區河道狹窄、徑流下泄緩慢而導致的洪澇災害問題,將城區防洪排澇能力提升至50年一遇。
作為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區道路海綿化也在積極推進中。我縣在城區主要道路創新引入“雨水收集系統”“雨水滲透系統”和“拱形調蓄系統”,試點路段鋪裝的透水磚、植草磚面積占硬質路面的比例已達到50%以上,下滲雨水可通過硅砂滲渠存儲,超出存儲容量部分可排入蜂巢型硅砂儲水池,配合屋頂綠化、透水地面、下凹式綠地合力調蓄雨水,實現可控制(利用)雨量占全年總降雨量的70%以上,有效緩解城區道路排水壓力。
此外,我縣還在棚戶區、危舊房改造中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重點圍繞雨污分流改造,對原有及新建小區內的排水設施進行更新升級;全面實施下墊面改造、低影響設施開發等小區水環境提升項目,推廣建設下沉式綠地(綠化帶)、植草溝、滲井等17種海綿設施,如在小區生態停車場鋪設特制透水瀝青,通過地下蓄水池收集下滲雨水,由水泵抽取凈化后用于綠地灌溉,基本實現小區內部“小雨不濕鞋、大雨不內澇”。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