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并同步印發了《關于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駐點跟蹤研究工作方案》,長江流域共12個省市57座城市被列為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駐點跟蹤研究城市。
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角度,對流域生態環境問題進行全面診斷、綜合研究、重點突破、統籌推進。為切實發揮駐點跟蹤研究的作用,為決勝長江保護修復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筆者提出五方面建議:
一是切實發揮駐點城市領導小組的作用。為組織推進好駐點跟蹤研究工作,許多城市都成立了駐點跟蹤研究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要切實發揮出統一領導、統籌協調、行業指導、督促檢查的作用,主動作為,落實專人全程參與長江保護修復駐點跟蹤研究,充分發揮地方行業主管部門專業指導作用,協助駐點工作組把準地方實際問題,會同破解相關領域生態環境突出問題,順利推進駐點研究工作進程。
二是駐點工作組應建立高效的交流協作平臺及成員動態增補機制。駐點工作組由多家技術團隊組建,牽頭單位在編制工作實施方案的同時應準確掌握技術單位的科研優勢,細化分解調研及研究任務,建立高效靈活的交流機制,排出工作進程表。對研究課題要分清輕重緩解,急癥抓緊治、重癥系統治、難癥協同治,研究成果成熟一項轉化一項、驗收一項,力求駐點研究取得實效。建立駐點工作組技術團隊成員動態增補機制,對專家團隊技術攻關的薄弱領域,及時引進專業優勢突出和具有先進環境治理修復經驗的專業技術單位和人員加入。
三是加強上下游城市之間的駐點研究技術交流和成果推廣。上下游城市政府、駐點工作組要加強技術交流和工作協作,共同解決跨境環境污染及風險聯防聯控。積極借鑒長江保護修復的先進經驗和有益成果,大膽探索,形成符合地方實際的課題研究、成果產出、技術落地、資金支持、組織保障、驗收考核機制。對技術質量高、生態環境效益好的研究成果要加大宣傳,及時在長江沿線城市推廣應用,避免同類問題重復攻關。
四是建立政府主導、多方投入的資金保障機制。地方政府要結合長江及主要一級支流沿線企業突出環境問題和環境治理科技需求,鼓勵企業積極參與長江保護修復,督促企業落實環境保護的主體責任,幫助企業實現綠色轉型和健康發展,引導企事業單位、第三方社會資本等廣泛參與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
五是組建專家團隊,著力解決事關長江流域性、整體性、全局性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制度空白。重點研究長江經濟帶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跨省域產業協調發展和錯位發展、航運調度、船舶清潔化和污染綜合防控、珍稀水生生物洄游通道保護、長江干流及一級支流砂石等資源開采管控政策、跨流域環境風險防范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會同國家相關部委、長江沿線省市人民政府制定事關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全局性問題的技術攻關要點及任務清單,并統籌推進。同時,對駐點城市研究中遇到的難點問題應予以技術支持,形成國家與地方上下同心、同向發力的工作格局,全力攻克困擾長江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的全局性問題,實現長江生態環境質量的根本性好轉。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環境保護研究所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