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了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受國務院委托所作的2018年度全國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發言中表示,2018年環境狀況是繼續扭轉并持續向好的一年,也是在思想引領、工作力度、防控措施等方面取得更大進步的一年。報告真實展現了我國環境狀況,系統說明了2019年工作安排,通過數據圖表直觀地體現了環境改善的成效和趨勢,實事求是,準備充分,信息量很大,是一個很好的報告。
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措施,委員們也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動員全社會力量將生態環境保護“進行到底”
張春賢副委員長建議,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充分發揮市場和社會作用。“應該為堅持綠色發展的創新性企業和產品建立綠色通道。”
“加強對企業的指導幫扶,堅持問題導向,切實給他們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方案,這有助于環境保護問題的解決,切實提升環境保護的效果。”郝明金副委員長認為,報告中強調要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統籌安排強化監督,既督促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又主動加強對企業治污的指導幫扶。“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
郝明金表示,生態環境部門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環境保護工作還有待加強。“要想使環境保護工作真正深入人心,持續健康發展,還是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動員社會公眾和一些社會組織積極地參與,使生態文明思想和環境保護的觀念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能夠使孩子們從小就養成生態的意識。”
黃志賢委員說,環境治理的基礎仍然需要加強。一方面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同時還要教育引導群眾自覺參與環境保護工作。“如果沒有廣大干部和百姓參與這項工作,生態環境就很難有保障。基層干部和百姓不參與這項工作,不加強環境保護,那么這個工作只能浮在上面,深入不下去,整體環境也不會很好。”
徐紹史委員說:“今年一季度六大高耗能行業的增加值比規上工業增加值還要高,連續3個季度高于規上工業的增加速度。”他表示,生態和環境建設要堅持全民共治,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污染防治體系。
“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高虎城委員說,“我們要堅決做到不動搖、不松動、不開口,按照已確定的行動方案,針對突出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我國生態環境建設邁上新臺階。”
突出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有序推動工作落實
楊志今委員建議,在2019年度主要預期目標中增加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等約束性指標的年度預期目標,以便更加有序地推進相關任務的落地落實。報告第二部分分析了當前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問題,包括生態環境隊伍薄弱,尤其是基層專業人員缺乏,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等。“建議在2019年的工作安排中,能夠針對上述突出問題,強化相關工作舉措,使2019年的工作更有針對性。”
“要突出重點,增強工作針對性。”高虎城委員表示,中央已經明確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總體思路,要求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等7場標志性重大戰役,確保3年時間明顯見效,這也是下一步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真正把環境保護的基礎打扎實,求實效,建一個就要成一個,就要發揮作用,不能擺樣子。”李飛躍委員建議,要高度重視城鄉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質量和運營實效。“要在確保建設標準和質量的前提下,集中力量打攻堅戰,一定要確保處理和運營實效。”
李家洋委員認為,環境保護關鍵還是源頭防范和治理。源頭治理方面的難度在于設施的問題。他建議,在生態環境督查執法檢查過程中,要把保障建設必要的、達標的生態環境治理設施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上。要加大政府、公司等的投入。其次,要確保長期有效使用的問題。
“在去年和今年的執法檢查中發現,一些地方重視政策文件要求,注重運用行政手段,但存在對法律學習不夠、對法律制度執行不到位、法律責任不落實的問題。” 程立峰委員建議,下一步工作中要進一步提高用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意識,緊扣生態環境保護各項法律規定,一條一條對照落實,進一步學習法律、遵守法律、執行法律。
加強基礎研究,推動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很多委員和代表表示,目前在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方面的空間還很大,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亟待提高。
“要系統分析污染防治的經濟、政治、社會、生態、當前和長遠的成本效益,還是要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要按生態規律辦事,在此基礎上來完善符合生態環境規律和經濟規律的政策體系,保證生態環境建設工作持續地發展。”徐紹史委員建議。
殷方龍委員說,要“治”“防”并重。在全力治污的同時,要高度重視防止產生新的污染,未雨綢繆、防范在先,切實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譬如,預防電動汽車廢棄蓄電池的污染就要高度重視。現在電動汽車發展很快,多數電動汽車蓄電池的壽命5-7年,廢棄蓄電池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置,污染和危害會很大。“如何防范,要從政策、制度、技術等方面預作研究安排。”
高友東委員建議,繼續加大對污染攻堅戰成效評價的研究,進一步完善環境質量和治污工作考核體系;同時,加大對排放者依法排放的管理,嚴厲打擊偷排漏排現象。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春生建議,在經濟發展的布局、產業結構調整上,應該從國家層面、從省級的層面,根據區域環境容量、資源稟賦、生態環境條件、產業發展的方向、企業主體自身承受的能力等方面,通盤考慮。“要治本,政府部門應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做精、做細、做實。”
王毅委員建議,提高政策制定的可預期性、部門的協調性、執行的公平性和治理的科學性,特別是針對在制定“三線一單”中的不確定性和工作共識性問題,要留出必要的適應韌性和動態調整空間。他表示,要“推動地方環保創新和經驗總結”。目前改變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策略取向,更多關注地方的差異性和個性化需求,加速“自下而上”的推進策略。通過科學的責任認定制約機制、有效的政策激勵手段、必要的考核倒逼指標,切實提升地方環保創新和綠色轉型的意愿與能力,同時加強對地方經驗的總結和提煉,進一步優化相關改革舉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