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節點的閘站河渠改造、高效節水工程、生態景觀營造、智能設施引入……近日,海寧市上塘河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二期(以下簡稱中灌二期)正在緊張施工中,截至目前,重要施工點已趕在汛期前完工,整個項目已完成總量的四分之三,預計在7月份完工。
據海寧市水利部門介紹,上塘河中型灌區涉及6個鎮26個村(社區),是該市重點產糧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集中地。灌區耕地面積15萬畝,糧食播種面積14萬畝,糧食產量6.37萬噸,分別占全市的30%、45%、45%。
灌區對農業增產增收、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有著重要影響。3年前,上塘河中型灌區節水配套一期已完成改造提升,骨干渠系得到較大改善,但未改造的二級小型泵站仍影響了局部農業灌溉用水,且部分渠系建筑物已老化。
“老化失修成為農業發展的‘瓶頸’,因此,對上塘河中型灌區全面升級改造,恢復灌溉面積勢在必行?!焙幨兴窒嚓P負責人說。
去年8月以來,中央、省和海寧市合力投資3480萬元,進一步對海寧上河水系涉及許村鎮、長安鎮(高新區)、周王廟鎮、鹽官鎮、丁橋鎮和尖山新區(黃灣鎮)等農田水利設施進行改造提升。
中灌二期近40個施工點,建設內容紛繁復雜。其中加固骨干河渠護岸6350米,改造防滲襯砌灌渠25976米,更新改造泵站7座,新建低壓管道灌溉工程700畝。
工程東西狹長分布,直線距離43公里,最東邊是尖山新區(黃灣鎮)與海鹽交界處的錢江滾水壩,最西邊是許村鎮與杭州余杭區的墓家堰滾水壩,大大小小近40個施工點就分散在這條線上。
項目多、距離遠、范圍廣,這在以往水利建設中并不多見,對工程施工現場管控和安全管理提出了考驗。
海寧市水利局群策群力,壓實目標責任制,通過每天上報工程進度,定期召開工程例會,還安裝了“天眼”遠程監控,實現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除了工程管理難,具體施工也常碰到“瓶頸”。閘、泵、渠道、滾水壩大多位于村莊角落,沒有寬闊的道路,大型機械設備、混凝土輸送不進去。比如,在鹽官鎮祝會村的倪橋港滾水壩施工點,因該壩處于寧袁塘河與支流三汊口,根本沒有通道供大型機械進出,所有施工材料只能運輸到寧袁塘北岸。不過,能干的工人想出了好辦法,將松木樁一根根綁在繩索上,下放到河里,另一頭拉動繩索,開辟水路將松木樁拉上岸。
一步一履,久久為功。在“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具體實踐中,難題被一一破解。
中灌二期對未來的作用成效如何?據悉,此前,由于渠道滲漏損失大,渠系水利用系數僅為0.65,水資源浪費嚴重。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建成后,可以將渠系水利用系數提升至0.8左右,河渠安全性提高,閘站排澇能力增強,更重要的是,改善農田水利基礎條件,提高灌區糧食產量。
項目建成后,實現整個灌區水的應用盡用,促進當地農業、工業發展,也有利于生態環境改善。項目建成后,將改善灌溉面積4.5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38萬畝,改善排澇面積3.47萬畝,年增節水124.4萬立方米,年增供水能力126萬立方米,灌溉保證率保持在90%以上。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