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海寧市馬橋街道經編總部大樓,最吸引眼球的,莫過于“VOC治理設施及環境空氣監控中心”高高懸掛的那塊大屏幕。屏幕上,一片片“小云朵”不時閃動,一排排彩色小圓標不斷跳出新數字。
這是嘉興全市首個企業工況實時監控系統。每一個“小云朵”都代表了一個企業的工況監測儀,儀器安裝在企業端的治理設備上,系統可以實時監管每家企業廢氣治理設施的運行狀態、及時發現治理設施老化及故障。而每一個小圓標則代表了一個空氣監測站,可以實時顯示經編園區的PM2.5、PM10、TVOC等大氣數據的變化,并通過無線傳輸器,把數據傳輸到云端,再通過數據分析,最終可以把結果直接展示到云平臺上。
“這套系統是我們監測整個園區空氣狀況的‘千里眼’。”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馬橋街道聚集著眾多的紡織印染企業,日常生產中產生的工業廢氣在所難免。過去,各家企業的廢氣都通過專門的凈化器處理,處理結果需要傳統人力巡查去鑒別,難以量化和分析。去年,該街道(園區)投資500余萬元,再加上一部分財政補助,分三期在企業廠區車間內安裝VOC治理設施監控系統,給過去零散的數據插上了智慧化的新“翅膀”。
“有了這套系統,我們通過APP、短信等方式就能實時查看機器的工作狀況和溫度情況,不用反復跑車間巡查,企業管理的時間和人力成本都節省了下來。”浙江萬方安道拓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治平高興地說。工況實時監控系統和生產設備、大氣廢氣治理設施連在一起。企業的生產設備只要一運行,廢氣治理設施就會同步運行。這不僅杜絕了企業的偷排行為,還對機器設備的狀態起到了實時監測的作用。
今年,是馬橋街道工業廢氣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的決勝之年。三年來,當地以打好藍天保衛戰為重點,以解決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臭氣異味擾民為突破口,集中力量開展治氣攻堅行動,努力改善大氣環境質量。而隨著一雙雙智慧化的“千里眼”投入使用,督促著園區內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漸提高環保意識,不斷轉型升級。
在園區的督促下,海寧宏亮化纖有限公司主動更新了廢氣治理設施,并在車間內安裝了VOC治理設施監控系統,接受平臺的實時監控;海寧市則將歐師達染整有限公司原有4000多平方米的老廠房拆除,重新建起了16000多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同時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廢水、廢氣治理設施…… 據統計,目前,園區內一期和部分二期共16家企業、150個監控點位和7座空氣站,已經全部連線、并網運行。三期50多家企業、290多個點位正在安裝調試階段。完成后,該項目600多個現場監控點位、7座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將覆蓋涉及印染、單定型、產業用布、紡織后整理等多個行業的70多家企業。
“裝上‘千里眼’只是開始,接下來,我們還要利用市場這只‘無形的手’,讓環境監管更加有力,真正打贏這場‘藍天保衛戰’。”海寧市生態環境局馬橋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當地將引進環保管家服務,以市場化機制引入第三方對環境進行監管和治理,通過排查體檢、一企一策、規范整治等措施,推進治理的標準化、規范化,提升治理的實效。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