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4月1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文文 王世琪 通訊員 王雯)浙江省環境空氣質量實現“開門藍”!一季度,設區城市和縣級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是:零。
4月12日,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發布關于今年1月至3月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情況的通報。通報顯示,一季度11個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AQI(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平均為90.9%,同比上升4.2個百分點。
對比去年的記錄,設區城市和縣級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今年同比分別減少了12天次和16天次。“浙江空氣環境質量改善之大前所未有。”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說。
改善并非一蹴而就。在省生態環境廳的一張空氣質量記錄單上,記者看到,2018年全省重污染天數為15天次,2013年則是174天次。今年,浙江省能否保持住“開門藍”,將這個數字維持在零天次?
可喜的“開門藍”
治氣是一場硬仗。重污染天數從174天次到零天次,浙江做對了什么?
浙江花了5年時間治氣。其中煤電廠的超低排放和燃煤小鍋爐的淘汰成效很大,因為治氣的一個主要手段就是能源結構調整。
“浙江的電廠基本都做過‘治氣手術’。”浙能嘉興電廠前豎著一塊石碑,石碑上寫著“中國首臺超低排放機組”。超低排放從清潔生產水平的標桿,到現在成為電廠的“標配”,全省30萬千瓦以上的發電機組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而今年,超低排放正式從政策鼓勵升級為法律要求——《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正式實施。如果不超低排放,那就是違法。
毫無疑問,治氣的門檻不斷提高。2018年,浙江全省11個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8%。有專家指出,從2013年的61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4微克/立方米,效果很明顯,但全國其他區域早于浙江發現,到了30左右,很可能PM2.5的治理就到了一個瓶頸。
空氣質量再提升很難,但浙江正在努力。“2019年一季度的成績單可以說明,浙江正在突破瓶頸期,但更大的挑戰還在后頭。” 省生態環境廳大氣污染防治處負責人說。
老天幫忙有幾成
治氣靠天,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久晴必霾”也經常被老百姓掛在嘴邊。人們不禁要問,浙江藍天保衛戰初戰告捷,是否也是天公作美?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重污染天氣高發季,浙江的重污染天氣大都受北方污染物輸入影響,一陣北風在給北方帶來藍天白云的同時,也會為浙江蒙上一層陰霾。但老天給浙江送了一份“大禮”——2018年10月到2019年3月期間,北方靜穩天氣較多,風向也多為西南,浙江受外來污染物輸入性污染的頻次下降不少。“浙江空氣質量的跨越式改善,確實存在氣象條件好這個偶然因素。”省生態環境廳大氣污染防治處負責人坦言。
有人說,一季度是沒有出現重污染天氣,那二季度呢?全年呢?空氣質量會不會出現反彈?
“人的體質好,便不容易因為外界環境而傷風感冒,現在浙江的空氣質量,就有一副好體質。”該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北方的輸入性污染來了之后,浙江空氣不像前幾年那樣會“爆表”得很快。
也就是說,霧霾天會有,但不會像以前那么多。2019年一季度,優良天數比例上升到90.9%也印證了這一事實。
新戰役怎么打
每一個園區、每一個企業、每一輛貨車,都是接下來浙江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點。“要管到每一個點上,不留任何死角,全覆蓋和全鏈條摸排。”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說。
柴油貨車的治污成為今年的“克艱重點”。有人為浙江治氣算了一筆賬,一輛柴油貨車的廢氣排放量等于200輛小型機動車,而一艘船的廢氣排放量等于50輛柴油貨車。因此,管好船舶、貨車和油品是治氣的下一個重點。
“PM2.5還有降的空間,主要在揮發性有機物的清理整頓。”寧波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鄭玉芳告訴記者,寧波建成了221套國內先進的全自動揮發性有機物的在線監測裝置,建在化工企業排放口和廠界;投入17億元,完成734家石化、化工等工業企業的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作,累計削減揮發性有機物1.6萬噸。據了解,全省也將在2019年推進1000個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
重污染天氣和臭氣異味是老百姓判斷治氣成果的“風向標”,也是接下來浙江治氣工作的重點。今年浙江將提高工業臭氣廢氣收集和處理效率,涉氣重復信訪率比2017年下降20%。此外,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即將修訂出臺,提高預警分級標準,增加應急減排措施,加強區域應急聯動。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