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上,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提交了關于全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情況的報告,這一組組數據彰顯了江蘇的辦案力度。
從省到市,江蘇充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在服務保障民生、推動依法行政、促進綠色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辦案重點聚焦污染防治攻堅戰和長江大保護
今年3月,江蘇省徐州市檢察院對周某某等38人非法焚燒廢舊電路板、嚴重污染生態環境的行為向市中級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這是全省首例大氣污染公益訴訟案。
江蘇省檢察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江蘇檢察機關聚焦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和長江大保護,推動加強水資源保護、長江生態資源保護,推動解決治理飲用水安全、生活垃圾處理等關系群眾身體健康的突出問題。
泰州市檢察機關組織開展了“健康長江”保護專項監督活動,將治理沿江固廢填埋作為工作重點。靖江市檢察院就高鑫隆物資中轉站侵占長江濕地的行為提起行政公益訴訟,靖江市委市政府已經安排有關部門對這一侵占長江濕地10余年的物資中轉站實施拆除。
江蘇省檢察機關還開展“保護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圍繞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聚焦農貿市場、網絡外賣、保健品和小飯桌等群眾關注度高的重點領域,推動有關部門嚴格食品藥品安全標準、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和措施。
據了解,這一專項行動以來,已立案4875件、履行訴前程序4401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94件,案件數量和質量均居全國前列。
設立專門機構,借力“外腦”提升辦案專業化水平
機構建設方面,江蘇省檢察院在內設機構改革中設立第七檢察部,負責公益訴訟工作,各市院也將設立專門的公益訴訟機構,這項工作于3月底前完成。
江蘇檢察機關還借助“外腦”提升專業化水平。徐州市檢察院在建立全國首家公益訴訟專家庫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專業領域覆蓋范圍,將原50名專家輔助人擴充至143名,并制定了實施辦法。
泰州市檢察院出臺《關于指派、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參與辦案的實施細則(試行)》,充分發揮專家輔助人的作用,通過現場指導、專家意見等方式,為公益訴訟案件辦理提供智力支持。
蘇州市檢察院民事檢察處處長馮立告訴記者,蘇州市檢察院與蘇州科技大學等多家單位共建,就全市生態環境損害公益訴訟多次向專家咨詢溝通,規范專家咨詢流程,強化在環境損害調查、生態環境修復等方面的調查方法,根據專家提供的分析意見,科學精準固定公益訴訟證據。
馮立說,在昆山市檢察院提起的顧大方等污染環境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中,第一時間聘請蘇州科技大學教授作為本案的專家,為科學地開展環境損害調查提供專家指導意見,全面認定污染行為所造成的水、土壤、河道底泥等環境損害范圍,經昆山市法院開庭審理,被告自愿承擔全部的環境損害費用,并在生態環境部門和轄區政府的監管下,積極開展環境修復工作。
今年,江蘇省檢察院還將組織一期環境公益訴訟專題培訓班,并將積極推進與省法院環資庭、行政庭和生態環境部門人員互派掛職工作,強化專業人才的培養。
凝聚各界合力,推進行政執法與行政檢察銜接平臺建設
江蘇檢察機關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秉持雙贏多贏理念,爭取各界支持,凝聚檢察公益訴訟的合力。
淮安市檢察院與市財政局、市中院、原市環保局出臺《淮安市環境訴訟暨司法修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著力解決環境污染物質鑒定、評估和損害修復的經費不足等問題。
灌南縣檢察院推動縣委、縣政府建立了基金規模200萬元的公益訴訟專項基金,專門用于公益訴訟的鑒定及修復等工作。
常熟市檢察院推動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公益訴訟的意見》,將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專門設立“公益訴訟基金”賬戶,并將公益訴訟工作納入各系統綜合考核評價體系。
江蘇省檢察院第七檢察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江蘇省檢察院與省法院就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的管轄問題、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相關問題進行磋商,形成初步共識。
此外,南京市檢察院與市法院等聯合建立《南京市環境保護執法司法聯動機制》,在辦理重大、新型、復雜的公益訴訟案件時,與法院共同組織專家、鑒定機構進行研討論證,推動案件順利辦理。
各級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加強信息共享,省檢察院與省生態環境廳在法律咨詢、信息互通的基礎上,共同對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發現的線索進行聯合督辦。
泰州市檢察院檢察長帶頭與水利、環保、住建、國土、農委等行政機關溝通,暢通行政執法數據收集渠道。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