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3月2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周詠南 許雅文 金梁 通訊員 姚芳燕)車行杭州余杭未來科技城,海創園、歐美金融城、夢想小鎮,現代化的商業區讓人應接不暇,盡顯都市繁華。
一路向北穿過宣杭鐵路,城市的喧囂漸漸退居身后,恬靜的鄉村,希望的田野,春風撲面而來。
曾幾何時,與未來科技城核心區相比,倉前街道北面的鄉村道路坑坑洼洼,垃圾隨處可見,村民缺少休閑文化設施,村干部對工作往往束手無策。
鄉村不應該被遺忘!這關系著美麗浙江的全域實現,更關乎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農民心中的美麗鄉村,應是什么模樣呢?倉前街道黨工委書記施甜甜的回答是:“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鄉村的事兒他們說了算。”去年5月,倉前街道啟動全域環境整治,村民參與畫草圖、定設計、巧施工,截至目前,涉及的6個村已經有60%的村民小組完工并通過驗收,鄉村舊貌換新顏。
改變的不只是鄉村的面貌,還有人的素質。在參與締造“美麗”的過程中,農民也成了“美麗”的踐行者和宣講人。
就在不遠的將來,倉前街道轄區內,還要崛起一座以杭州西站為核心的高鐵新城。在持續推進的城市化浪潮中,這里的鄉村也不甘落后,正成為這片土地上亮麗的獨特風景。
從“要我干”到“我要干”
村民意愿強烈,整治更有效果
眾人拾柴火焰高,倉前街道環境整治正是依靠眾人的力量共同推進的。
鄉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誰最為熟悉?鄉村的歷史脈絡、風俗習慣,誰最能把握?改善人居環境的愿望,誰最為強烈?
答案是,生活在其間的村民。
眼前是干凈整潔的道路,遠處是高低錯落的花圃,倉前街道吳山前村村民王森華感嘆:“這一切變化太快了。”
以前,這個小村莊不僅環境衛生較差,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現象也隨處可見。而如今,原先的不雅建筑變成了寬敞的停車場,裸露的土地變成了綠蔭草坪,農家小院里花木扶疏。從“臟亂差”變成“潔凈美”,僅僅用了60天。
此情此景,讓王森華回想起去年夏天召開的一場戶主大會。“下面,我們進行吳山前村環境整治投票表決,贊成的請舉手。”臺上主持人話音剛落,臺下就座的村民紛紛舉手表決,一致通過整治方案。
去年5月,倉前街道在全域鋪開基礎環境整治,每個村的各組村民集思廣益,哪些建筑要拆除、哪條路要拓寬、哪里需要共建配套,都發動村民積極參與討論,然后手繪草圖形成改造方案,最后在每個村的戶主大會上進行表決。
有事多商量,難事不再難。在吳山前村湯家村,一直存在村道窄、停車難等問題,正好村口有一塊菜地,是不是可以改造成停車場呢?“村里人一商量,覺得這個方案可行,就輪番去做這塊菜地主人的思想工作,但因為村里支付的租金相對較低,對方始終沒有答應。”湯家村村民王林玉說,停車場是民心工程,最后菜地的主人也想清楚了,同意把自家的菜地改建為停車場,自己受益,讓村民們也受益。
從一開始的不積極,覺得整治行動是個“面子工程”,到后來由于街道發動、群眾參與、眾人商量,而加入到美麗鄉村建設當中來,村民越來越能發現痛點和難點,作出因地制宜的鄉村整治方案。
從“環境美”到“心靈美”
村民愛美護美,盆景變成風景
整潔的環境只是鄉村振興的第一步,打造人文鄉村是進一步的目標。
轉角遇到美。這是倉前街道高橋村給人最深刻的印象:鵝卵石堆砌成圍墻,白墻上彩繪生活,精致實用的口袋公園……
不僅是高橋村,在苕溪村、連具塘村等村莊,都能見到帶著鄉村審美意趣的景觀,就地取材,雖小卻美。
“從扔煙頭到撿煙頭,再到現在無煙頭可撿,村民的素質大大提高了。”連具塘村黨委書記沈立輝簡單的概括,道出了環境整治后村民生活習慣的改變。
記者行走在湯家村,目之所及找不到一絲紙屑雜物;隨意翻看村民家門口的垃圾桶,“可腐爛垃圾”“可回收物”都分別投放,垃圾分得清楚明白。
“鄉村人家,禮儀可風”。這是湯家村一戶居民墻上寫的標語。環境對人的改變,正在吳山前村上演。“以前村里整體環境差,隨處可見村民隨意扔垃圾的情況。”吳山前村黨委書記陳小鋒說,自從村里環境整治好了,不隨意扔垃圾成為村民的新習慣。
湯家村的來順林、王順連、戴國強、王生華4家人是鄰居,4戶人家愛美之心相互影響,初評、第一季度評、半年度評,都獲得了“美麗庭院”的小紅星,“吳山前村‘美麗庭院’星級創建公示欄”就矗立在路口,醒目的牌子上,誰家小紅星多,誰家到現在還是“一片空白”,一目了然,大家暗下決心,生怕落后。 (下轉第二版)
車行杭州余杭未來科技城,海創園、歐美金融城、夢想小鎮,現代化的商業區讓人應接不暇,盡顯都市繁華。
一路向北穿過宣杭鐵路,城市的喧囂漸漸退居身后,恬靜的鄉村,希望的田野,春風撲面而來。
曾幾何時,與未來科技城核心區相比,倉前街道北面的鄉村道路坑坑洼洼,垃圾隨處可見,村民缺少休閑文化設施,村干部對工作往往束手無策。
鄉村不應該被遺忘!這關系著美麗浙江的全域實現,更關乎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農民心中的美麗鄉村,應是什么模樣呢?倉前街道黨工委書記施甜甜的回答是:“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鄉村的事兒他們說了算。”去年5月,倉前街道啟動全域環境整治,村民參與畫草圖、定設計、巧施工,截至目前,涉及的6個村已經有60%的村民小組完工并通過驗收,鄉村舊貌換新顏。
改變的不只是鄉村的面貌,還有人的素質。在參與締造“美麗”的過程中,農民也成了“美麗”的踐行者和宣講人。
就在不遠的將來,倉前街道轄區內,還要崛起一座以杭州西站為核心的高鐵新城。在持續推進的城市化浪潮中,這里的鄉村也不甘落后,正成為這片土地上亮麗的獨特風景。
從“要我干”到“我要干”
村民意愿強烈,整治更有效果
眾人拾柴火焰高,倉前街道環境整治正是依靠眾人的力量共同推進的。
鄉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誰最為熟悉?鄉村的歷史脈絡、風俗習慣,誰最能把握?改善人居環境的愿望,誰最為強烈?
答案是,生活在其間的村民。
眼前是干凈整潔的道路,遠處是高低錯落的花圃,倉前街道吳山前村村民王森華感嘆:“這一切變化太快了。”
以前,這個小村莊不僅環境衛生較差,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現象也隨處可見。而如今,原先的不雅建筑變成了寬敞的停車場,裸露的土地變成了綠蔭草坪,農家小院里花木扶疏。從“臟亂差”變成“潔凈美”,僅僅用了60天。
此情此景,讓王森華回想起去年夏天召開的一場戶主大會。“下面,我們進行吳山前村環境整治投票表決,贊成的請舉手。”臺上主持人話音剛落,臺下就座的村民紛紛舉手表決,一致通過整治方案。
去年5月,倉前街道在全域鋪開基礎環境整治,每個村的各組村民集思廣益,哪些建筑要拆除、哪條路要拓寬、哪里需要共建配套,都發動村民積極參與討論,然后手繪草圖形成改造方案,最后在每個村的戶主大會上進行表決。
有事多商量,難事不再難。在吳山前村湯家村,一直存在村道窄、停車難等問題,正好村口有一塊菜地,是不是可以改造成停車場呢?“村里人一商量,覺得這個方案可行,就輪番去做這塊菜地主人的思想工作,但因為村里支付的租金相對較低,對方始終沒有答應。”湯家村村民王林玉說,停車場是民心工程,最后菜地的主人也想清楚了,同意把自家的菜地改建為停車場,自己受益,讓村民們也受益。
從一開始的不積極,覺得整治行動是個“面子工程”,到后來由于街道發動、群眾參與、眾人商量,而加入到美麗鄉村建設當中來,村民越來越能發現痛點和難點,作出因地制宜的鄉村整治方案。
從“環境美”到“心靈美”
村民愛美護美,盆景變成風景
整潔的環境只是鄉村振興的第一步,打造人文鄉村是進一步的目標。
轉角遇到美。這是倉前街道高橋村給人最深刻的印象:鵝卵石堆砌成圍墻,白墻上彩繪生活,精致實用的口袋公園……
不僅是高橋村,在苕溪村、連具塘村等村莊,都能見到帶著鄉村審美意趣的景觀,就地取材,雖小卻美。
“從扔煙頭到撿煙頭,再到現在無煙頭可撿,村民的素質大大提高了。”連具塘村黨委書記沈立輝簡單的概括,道出了環境整治后村民生活習慣的改變。
記者行走在湯家村,目之所及找不到一絲紙屑雜物;隨意翻看村民家門口的垃圾桶,“可腐爛垃圾”“可回收物”都分別投放,垃圾分得清楚明白。
“鄉村人家,禮儀可風”。這是湯家村一戶居民墻上寫的標語。環境對人的改變,正在吳山前村上演。“以前村里整體環境差,隨處可見村民隨意扔垃圾的情況。”吳山前村黨委書記陳小鋒說,自從村里環境整治好了,不隨意扔垃圾成為村民的新習慣。
湯家村的來順林、王順連、戴國強、王生華4家人是鄰居,4戶人家愛美之心相互影響,初評、第一季度評、半年度評,都獲得了“美麗庭院”的小紅星,“吳山前村‘美麗庭院’星際創建公示欄”就矗立在路口,醒目的牌子上,誰家小紅星多,誰家到現在還是“一片空白”,一目了然,大家暗下決心,生怕落后。 (
“鄉村是個熟人社會,人們很在意左鄰右舍對自己的評價。”倉前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云超深有感觸,鄉村愛美比美已成新風尚。
2019年新年伊始,在未來科技城國際會議中心,倉前街道表彰了在此次環境整治中表現突出的10個最美小組、20個優美小組、30個美麗小組。獲獎的小組長們身披綬帶,手拿獎杯和獎金,別提有多自豪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也讓今年還沒有完成整治的村莊都鉚足了勁。
從“拍桌子”到“議事亭”
村民有事商量 善治得靠大家
干群凝聚責任感,倉前街道走出鄉村治理探索新路徑。
風清氣正,是美好鄉村的基石。開展鄉村事務,離不開行之有效的法治,也離不開充滿人情味的自治、德治。
“這場戶主大會要求到會戶主代表不少于三分之二,同意人數不少于三分之二,整治方案‘眾人議’,辦法點子‘大家想’,最后還必須進行投票,一旦通過實施方案就不會輕易改動。”陳小鋒說,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著辦,“全域美麗”的整治行動激發了村民自治的積極性。
連具塘村50組組長葉飛躍是個“老工程”,年輕時就有自己的工程隊,活躍在鄉間搞建設。但在此次環境整治中,他卻打了退堂鼓,不參與搞建設。
“作為組長,自己把工程攬過來做,總免不了被人議論徇了私,索性不做。”葉飛躍的想法并非個例。在鄉村,村莊建設項目無論誰中標,都難免有人懷疑公正性。
“為了解除村民心中困惑,街道制定了詳細的建設管理辦法,分門別類提供價格指引。”倉前街道農業公共服務中心主任王美介紹,請挖機多少錢,買草皮多少錢,這些基本可以框定,剩余的比如石凳石桌,就可以在不超過決算上限的情況下,自行選購。
為了體現公開公正,每個村小組還選舉出了村民監督成員。鄭芳華是高橋村第6村民小組監督成員之一,從方案確認到開工建設,從竣工驗收到考核評比,再到最后撥款支付,她全程參與了環境整治。
去年年底,連具塘村添了一處新景:“議事亭”。顧名思義,村民晚飯后,經常來這里坐坐聊天,說事議事。
村務公開透明,法治有根有據,村民溝通也更為理性。“剛開始拆除集鎮違法搭建的附房時,一家一戶做工作,村民和我拍桌子吵架,擔心‘一碗水端不平’。”沈立輝說,現在,大家圍坐在一起有商有量,有事攤開來說,心里話亮明了談,事情好辦多了。
“集鎮面貌改變了,選擇商戶應該更慎重”“外在環境美了,怎樣挖掘內在文化美”“集鎮有公園有健身設施,我們離集鎮遠,也想有個小公園”……晚飯后,倉前街道許多村的議事亭熱鬧起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的雖然是小事瑣事,道出的卻是對鄉村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