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下沙,錢塘江怎么都干了?!”
有市民爬下江堤,到灘涂上挖黃蜆。類似舉動十分危險,千萬不要這樣做。
最近,家住下沙的小伙伴發現:錢塘江下沙段附近泥沙堆積很高,放眼望去沿江看不到水,都是沙土,去江邊看潮成了看沙,這究竟是什么情況?
錢江晚報記者聯系了錢塘江管理中心、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杭州市防潮辦、杭州市水文站等。目前了解到的情況是,大面積沙坎去年就出現了,杭州段主要在下沙、大江東沿岸。不過持續范圍如此大,持續時間這么長,倒是不多見。
江邊跑步看到灘涂
隨著潮汐慢慢變小,面積越變越大
跑步愛好者小王喜歡在錢塘江邊跑步,最近,她發現江面的水位有些低,“上周天晴以來,我基本上天天都到江邊跑步。每次都能看到灘涂,而且延續很長一段。我還蠻奇怪,怎么最近水位這么低?”
昨天,記者來到現場。自一號大街沿江路段開始,沿岸逐漸顯露出灘涂,有部分區域還出現堆積成坡的沙坎,直至一號大街沿岸附近才消失,綿延數公里。面積最寬的部分,延伸至江中心。
白楊街道江堤巡防大隊隊長徐佳每日都會在江堤邊巡邏,據他觀察,“從去年12月初開始,錢塘江下沙段就開始有大片的沙坎出現。隨著潮汐慢慢變小,面積越變越大。”
江邊灘涂面積大,也吸引了不少市民爬下江堤去挖黃蜆。
“這兩年錢塘江的水質不斷變好,黃蜆重新變多了。春天的黃蜆,也進入了新的生長期。但這樣下江堤去挖是非常危險的,一不小心很可能會陷在灘涂里上不來。”徐佳提醒說。
“我們下沙這段沙坎,正好處在錢塘江S型江道的中間位置,沙坎是陸續出現的。最早我們觀察到是去年汛期(4月15日)前就有了。”
杭州經濟開發區城管辦河道科科長梅仁愛說,省里水文數據顯示,下沙的錢塘江段共13公里,目前潮位在3.6~3.7米,沙坎平均高度是3.72米,一直從一號路綿延到下沙大橋下游,大約數公里。沙坎高度高于潮位,露出水面,尤其是一號路到二十號路這段,沙坎平均高度有5米,露出水面1米多高。
為何出現大面積沙坎
什么時候能消除
沙坎蔓延范圍更大的是錢塘江南岸的大江東。
“去年八月十八,我們這邊河床淤積比較嚴重,潮水很小。從那以后,江面上就逐漸出現沙坎,現在已經從江東大橋綿延到六工段,沙坎長有近30公里,目測寬度大約500米。”大江東沿江巡防隊隊長葉高達說,“從2015年接手巡防工作以來,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情景,“我們巡防中發現過有人偷偷翻越堤壩,在沙坎上赤腳行走,經我們勸導上了岸。”
“錢塘江天天有潮水,這幾天正逢年度小潮汛,是一年中潮位最低的時候,所以很多沿江的居民會注意到有大面積的沙坎出現,即便是午夜、午后漲潮時,也不能把沙坎淹沒。”杭州市水文水資源監測總站倉前水文站工程師鄭海強解釋,“這幾年,錢塘江潮水都偏小,尤其是去年,農歷八月十八蕭山美女壩幾乎都看不到很大潮水,原因就是去年汛期降水偏少,河床淤積得很高。雖然春節前后雨水淅淅瀝瀝,但上游來水緩慢,無法有效沖刷河底泥沙。”
錢江晚報記者從錢塘江管理中心杭州管理處獲悉,2018年,錢塘江上游富春江來水為691立方米/秒,僅為往年平均值的0.77倍,也就是說2018年錢塘江是枯水年,會形成河床淤積。
那么,江面上的沙坎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教授級高工黃世昌說,上一年梅汛期上游來水不多的情況下,當年年底至次年2月份,錢塘江的閘口至澉浦段就會出現沙坎。因為這段江道是上游徑流和下游潮水力量平衡的區域,也只有這樣的區域會形成沙坎。
“錢塘江出現沙坎的情況其實每年都有,印象中持續時間這么長、范圍這么大的曾經在2004年、2007年出現過。”黃世昌說,錢塘江河床從閘口下游開始慢慢抬升,在大江東、下沙、海鹽這一段河床是最高的。下沙段和大江東段之所以出現如此大面積的河床淤積,是因為河床高、水位低。”
關于錢塘江大面積沙坎何時才會消失這個問題,省市水利專家表示,這要看梅汛期錢塘江上游富春江來水情況而定。如果上游來水量大且流速湍急,露出江面的沙坎就可能慢慢被沖刷掉。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