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大河之旁必有大城。
從西湖時代到錢塘江時代,擁江發展拉開了大杭州全市域統籌發展的全新局面。
2018年下半年,杭州先后組織了由本地規劃編制核心成員組成的兩個考察團赴倫敦泰晤士河、萊茵河瑞士段以及上海黃浦江這三條世界名河及河畔名城考察學習交流,系統梳理總結了杭州可以在生態保護、產業轉型、政策引導、機構運作、資源平衡等方面向這些國際知名河流學習借鑒的發展思路,并將相關成果融入擁江發展行動規劃,助力杭州打造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級濱水區域”。
2019年春節前夕,《杭州市擁江發展行動規劃》(以下簡稱“擁江發展行動規劃”)獲批,為全市推進擁江發展拿出了行動路線圖和任務書。
泰晤士河:上中下游兩岸各有特色
倫敦,世人矚目的一個現代而又古老的都市。它因泰晤士河而生,因泰晤士河而興。泰晤士河從西向東貫穿倫敦,把倫敦城分為南北兩岸。
杭州市規劃院副總規劃師黃文柳告訴記者:“在擁江發展概念提出之初,杭州就想到要從世界名城名河中汲取發展經驗,泰晤士河是大家不約而同最先想到的一條河。”
具體來講,泰晤士河的上游可以概括為以田園、大型郊野公園為主的“鄉村段”,中游是集合了商業、文化、行政、金融、體育、文化、會展等內容的“城市段”,下游則是嵌入了綠色板塊并流向出海口的“工業段”。相對而言,錢塘江上游是以富陽、桐廬為主的城鎮及鄉村段,中游是杭州城市段,下游則包含大江東工業區并對接入海口。因此,“從地理水文條件,以及同城市的關系來看,泰晤士河與錢塘江非常相似。”
另一方面,倫敦經過了20年的發展,在城市轉型、創新發展方面為全世界所矚目,“特別是從工業化轉向城市化、現代化,以創新引領城市發展,這跟杭州當前提出的目標和要求都非常一致。”
“我們發現泰晤士河上游非常重視特色小鎮、鄉村旅游的發展,中游城市段則注重倫敦奧運會等重大活動以及金絲雀碼頭更新、國王十字車站再開發等重要項目對兩岸的帶動發展,下游則非常強調工業綠色化。”黃文柳說,這些收獲,對于錢江上游重點打造生態田園旅游,中游注重亞運會對兩岸帶動效應,下游提升工業綠色化、生態化轉型都有非常明顯的借鑒意義,而很多理念都融入了擁江發展行動規劃中。
萊茵河瑞士段:全域統籌發展效果明顯
作為流經瑞士、法國、德國、荷蘭等國家的世界知名河流,萊茵河形成了六大全球聞名的工業基地,其兩岸很多區域都是全世界產業轉型升級的標桿。
擁江發展行動規劃參與者之一、浙江大學教授韋飚告訴記者,早在2017年,浙江就曾發起“萊茵河和錢塘江的對話”,從萊茵河德國段中吸收環境治理、工業有機更新、產業升級方面的寶貴經驗。當杭州啟動編制擁江發展行動規劃,規劃團隊又將學習的目光擴展至萊茵河上游的瑞士段。
將旅游作為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的瑞士,以其靚麗的小鎮風光聞名于世。黃文柳說,“瑞士不太會讓資源在大城市過分集中,而是以政策引導,讓資源向中小城鎮均衡流動。所以在瑞士,很小的城鎮里不僅有老人,也會有年輕人,因為有很好的工作機會可以讓人們在小鎮安居樂業。”
記者注意到,萊茵河瑞士段全域統籌發展的理念,在擁江發展行動規劃中也有明顯體現,其中就包括圍繞全市域產業資源進行梳理,對江東新區、下沙新城、錢江新城二期、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蕭山科技城、望江新城、之江新城、富陽江南新城、桐廬富春山健康城、建德高鐵新區、淳安高鐵新區等一批新城新區建設進行了建設引導,并積極促進流域地區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完善。“這體現了杭州全市一盤棋,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思路和格局,也是杭州在都市網絡化、均等化發展方面的突破和嘗試。”黃文柳說。
黃浦江:以人為本、還江于民理念值得借鑒
作為和杭州西湖相當的城市名片,上海黃浦江兩岸的發展打造已有30年,其浦江辦也有著20余年的運作歷史。上海將黃浦江兩岸打造成為“人民公共客廳、城市人文魅力彰顯的重要名片”的經驗做法,也對錢塘江兩岸發展有啟發意義。
“錢塘江邊的城市陽臺、濱江的最美跑道、兩岸的燈光秀等,其實都和黃浦江‘以人為本、還江于民’的發展理念是一致的。”黃文柳說,而擁江發展行動規劃中涉及的完善人行道、自行車道,形成具有休閑、觀光、健身功能的“綠道體系”,打造沿江慢交通、錢塘江黃金旅游線等,更是該理念的深化體現。
“總的來說,擁江發展是基于生態和文化保護基礎上的城市再開發、鄉村再發展,不僅要求規劃團隊跳出原有視野,更要求突破種種壁壘。”黃文柳說,下好擁江發展“這盤棋”,可謂前景無限,任重道遠。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