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海鹽縣將在原有生活垃圾“三分類”的基礎上全面推行“四分類”模式,對已經布置“三分類”的場所再次細化,增加餐廚垃圾一類,通過全面統一標準、拉高標桿,大力提升源頭減量、分類質量,做精做細垃圾分類這一民生關鍵事,力爭到年底實現各鎮(街道)建成區“四分類”全覆蓋。這是記者從3月15日召開的海鹽縣深化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部署會上獲悉的。
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去年,海鹽縣把城區生活垃圾減量分類項目列為民生實事項目,全面推進城區生活垃圾減量分類工作。目前,全縣已開展生活垃圾分類住宅小區(含開放式)112個,小區覆蓋率達92%,覆蓋66603戶,覆蓋約16萬人,創建市級示范小區15個,并開展了社團組織、規模以上企業和公共場所等19類227個單位場所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其中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學校實現全覆蓋。去年,縣城區共收集餐廚垃圾8557.29噸,其他垃圾59621.77噸,有害垃圾1.65噸,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91%,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針對分類成效不明顯、收運體系不健全等當前生活垃圾減量分類工作短板,今年,海鹽縣將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全鏈條,并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制度。“各小區結合實際情況確定分類投放點設置、投放時間安排及分類投放規范等內容,沿街商鋪則通過環衛上門收集實行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機制,同時對各類垃圾收運時間進行公示、規范車輛標識,接受社會監督管理,嚴肅查處混裝混運的運輸企業。”縣減量分類辦主任、縣綜合執法局(縣城市管理局)局長鄭高行說。
為推進全域分類,海鹽縣將在生活垃圾細化分類、源頭減量、回收利用等方面采取有效管控措施,把工業固廢、建筑垃圾、農業廢棄物和園林綠化垃圾從生活垃圾中分離出來,在綠色包裝或限制過度包裝方面開展縣級試點,推廣使用環保可重復使用的袋子或“籃子”,組織開展居民小區源頭減量“比一比 賽一賽”試點活動,推行“廚余減量+小區其他垃圾再分揀”工作模式,實現廚余垃圾無排污、無臭氣機械制肥處置。
海鹽縣將開展示范機關(單位)、示范商超(商業街)、示范片區、示范小區和示范個人評比(考核)工作,鼓勵機關(單位)“綠色辦公”,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提高行政效率;各商超(商業街)將加強垃圾減量分類宣傳,營造干凈舒適的經營環境;各鎮(街道)重點在分類勸導和分類投放質量提高上狠下功夫,突出解決轄區內居民小區、公共區域和中小企業等區域的分類“三率”最后一米的問題;各小區積極探索“社工+志愿者”等模式,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引入第三方服務,提高垃圾分類專業化水平,實現物業、社區、街道、環衛部門等協同推進,合力推進垃圾分類。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