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垃圾分類是關乎到我們社會環境保護的大事兒,但由于涉及到了千家萬戶,垃圾分類實施多年以來,總的效果并不理想。
垃圾袋印上二維碼。
不過最近,記者在杭州余杭區采訪時了解到,經過幾個月的試點運行,他們似乎找到了垃圾分類的好方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那么,余杭區到底使用了什么秘密法寶?
“今天垃圾分類分數我還沒統計好,等一下回來燒飯哦?!?月13日下午4點半,家住余杭毓秀家園小區的吳麗芳阿姨還在志愿隊忙碌。
現在,每天上午8點,吳阿姨和幾位老姐妹有了一項全新的“早鍛煉”運動:倒完垃圾、分揀垃圾。她們10個人分頭檢查21幢居民樓門口的綠色垃圾桶,里面的餐廚垃圾(濕垃圾)用帶二維碼的袋子裝著,打開垃圾袋,阿姨們要一一掃碼、拍照、打分。
濕垃圾分類到位的打5分;混雜小塑料袋、餐巾紙等雜物的打3分;完全沒分類的,就給1分。分類數據通過掌上終端上傳余杭區城管局后臺,然后,小區業主會收到短信,反饋當天家里垃圾分類打分情況。
下午3點過后,稍事休息的吳阿姨又忙開了,她負責統計小區712戶業主家當天餐廚垃圾分類打分數據,這需要2個小時。
除了統計當天打分情況,吳阿姨還要對一周打分情況進行匯總,大家一起去給各樓道電梯里的“垃圾分類光榮榜”貼小紅星。
從去年9月開始,像這樣的日常工作,常年無休,阿姨們已經堅持了半年。
她們的義務勞動感動了鄰居們,大家都自覺做好垃圾分類。而阿姨們的分揀垃圾行動,還有“神器”加持。“神器”就是帶二維碼的垃圾袋,免費向小區居民發放。在設備上掃二維碼,每家都能領到綠色、橘色垃圾袋各一卷。綠色的裝餐廚垃圾,橘色的裝生活垃圾,每只袋子上都印著二維碼,和住戶信息一一對應。
剛開始,只有30多戶人家使用二維碼垃圾袋,小區每天只能收到40公斤分類到位的濕垃圾。現在,小區87%的住戶都自覺使用二維碼垃圾袋,每天濕垃圾的量增加到500公斤,平均每戶0.7公斤。因為阿姨們的堅守,毓秀家園小區成為余杭區第一個垃圾分類全程追溯的試點小區。
就在3月13日,余杭區還召開了2019年第一季度鎮街、村社書記“三個全域”擂臺賽暨垃圾分類推進會,正式啟動全域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三年行動計劃。其中,2019年余杭要全域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形成“干”“濕”全覆蓋的生活垃圾分類,全年生活垃圾總量實現零增長。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