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經濟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開發、利用、管控和保護海洋能力的重要體現。實現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應從哪些領域發力、破除哪些藩籬、怎樣提升群眾獲得感?圍繞這一主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直面問題,建言獻策,為海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把脈”支招。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大學校長沈滿洪認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總體穩定,但仍存在粗放式增長多、非綠色發展多、非科技型多、低附加值多等問題,必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些年,粗放的海洋經濟發展方式,在促進海洋經濟規模增長的同時,對資源環境也造成了浪費和破壞?!比珖f委員、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廣順表示,海洋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其中,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現代服務業邁向高端非常重要。
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三亞市市長阿東以三亞為例介紹,三亞不再按照傳統模式發展海洋經濟,將大力培育海洋經濟新動能,壯大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具體而言,海洋漁業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重點推動海洋工程裝備和研發、海水淡化利用、海洋生物醫藥等海洋新興產業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印萍表示,青島應利用海洋科技力量聚集的優勢,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經濟發展,包括加快海洋環保設施研發、重大海工裝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升級等,并發揮海洋漁業產業優勢,通過建設海洋牧場,推動傳統海洋產業發展。
完善海洋經濟統籌謀劃
近年來,我國海洋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穩定增長點,但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在何廣順看來,我國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生態環保等能力與世界海洋強國相比差距較大,海洋產業關鍵裝備、核心技術等方面“短板”突出,邊遠海島開發與保護、深遠海開發利用等領域“弱項”凸顯,陸海統籌發展與區域海洋經濟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仍不完善。“應在國家層面完善海洋經濟的統籌謀劃,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解決上述問題,何廣順提出5方面建議:
一是高效運行全國海洋經濟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發展海洋經濟涉及多領域、多層次和多部門協同,需全社會共同推進。
二是制訂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強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統籌協調,建立陸海統籌機制。
三是進一步深化海洋經濟發展試點示范,引導沿海各地結合自身特色和基礎,圍繞海洋經濟管理體制機制、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發展模式和改革舉措,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四是加強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監測評估,組建國家海洋經濟運行監測和評估中心,完善海洋經濟統計、核算與調查體系,著力提升海洋經濟運行情況監測、分析評估等領域的技術力量和研究能力。
五是推動國際交流合作,把共建海外海洋經濟園區作為著力點,推動建立政府層面的海洋經濟合作的國際機制。制定國別海洋經濟合作規劃,調動國內沿海省市海洋產業園區等多方力量參與投資和項目建設。
群眾獲得感是重要衡量指標
要實現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何廣順認為,應包含科技創新、金融政策、人才隊伍、現代化產業體系、海洋生態系統、惠及民生等6方面要素。
其中,作為衡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至關重要。近年來,海島旅游、海洋休閑娛樂、郵輪游艇業等產業快速發展。在何廣順看來,這些現象體現了高質量發展帶給群眾的獲得感。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藍色經濟。從海洋經濟到藍色經濟的文字表述背后,是發展理念的巨大轉變?!耙诎l展海洋經濟的同時,更加注重海洋環境保護與修復,更加注重海洋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焙螐V順說,沒有健康的海洋環境、完整的生態系統,就無法實現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何廣順認為,2019年,海洋經濟發展形勢繼續向好,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總量也將邁上新臺階,海洋生物醫藥、海水綜合利用、海上風電等新興產業也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