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下簡稱大理州)政府獲悉,大理州多措并舉高效推進洱海監控預警系統建設,加快構建完整生態監測網絡體系,為進一步利用信息化加強洱海流域的環境監管及推進科學治湖、精準保護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
近年來,洱海流域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取得快速發展。2014年經大理州政府批準,成立了大理州洱海流域保護局信息中心,并投資建設了大理洱海環境監控中心及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數字洱海。按照生態環境部建立天地一體化的監測網絡相關要求,實施大理洱海監控預警系統建設項目。
目前,大理州已初步建成集成一個具有實時數據采集與監控、綜合數據管理與展示、智能管理與輔助決策、項目跟蹤管理等多種功能的監控預警管理平臺。已在重點區域、湖灣以及河道周邊建設了13套電子視頻監控系統,實施洱海保護電子系統實時監控,特別是在海東和挖色重點關注區域分別建設了監控有效范圍在5公里以內的電子監控設備,實現相關違法行為等事件能夠及時移交執法部門處理。
同時,研發完成七大水環境決策預警模型,通過模型分析,可開展短期3天的洱海水質預測預警,以及對水位調度、面源管控等實際應用提供技術支撐。在集成平臺基礎上,建設完成生態工程跟蹤管理系統、洱海輔助決策與預警系統、土地房屋及經營管理系統、移動應用APP及洱海微信公眾交互系統。搭建公眾平臺,加強保護者與公眾之間的交流互動,充分調動公眾參與洱海保護的積極性,實現公眾的共同治理和有效監督。
下一步,大理州將構建完整的生態監測網絡體系。進一步補充完善水質、視頻、水情、雨情、流量、氣象監測站點,健全洱海流域“天地一體化”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立足于加強“監管”,開啟“天眼”模式,整合共享各部門已建成的視頻監控設施,特別是接入公安部門和水務部門已建設的點位監控設備,重點區域將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增加視頻監控點位,加大對目前已建成實現可視化智能分析;選擇重點區域探索建設電子護欄設施,有效防止湖內洗車、違法偷捕等現象發生。
同時,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繼續加大監管力度。利用新技術、新手段進行生態環境監測,重點采用無人機巡查及衛星遙感影像的分析解譯,進一步拓展生態遙感分析,同時實現基于生態遙感數據的決策分析。推進“互聯網+”洱海生態保護,利用新技術手段進一步拓寬洱海流域保護宣傳渠道,加強與公眾的交互,最大程度實現全民參與洱海保護,包括洱海生態保護二維碼、公眾短信發布、應用小程序開發、VR及三維可視化展示應用等加強業務的深化應用,提升智能決策分析水平,拓寬公眾服務渠道。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