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6日從青海省氣象局獲悉,由北京師范大學、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青海師范大學共同完成的“青海湖流域生態水文過程與濕地恢復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的實施在國家重點生態工程項目中得到推廣應用,產生了明顯的生態效益。
據介紹,“青海湖流域生態水文過程與濕地恢復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通過野外實驗觀測、模型模擬和試驗示范,系統研究了青海湖流域典型生態系統生態水文過程、多尺度水分平衡關系和濕地退化原因及其恢復技術。
項目建成了從樣地到流域的多尺度生態水文過程觀測平臺和青海湖流域生態水文要素觀測數據庫,填補了青海湖流域地表過程綜合觀測的空白;首次利用渦動相關技術測算了青海湖湖面的水汽通量,闡明了青海湖湖面—大氣水熱交換規律,確定了湖面蒸發水汽對流域降水的貢獻,揭示了青海湖水位變化的主要原因;辨識了典型生態系統關鍵生態水文過程,確定了不同陸地生態系統的水分收支數量關系,建立了基于過程的葉片、生態系統和流域多尺度水分平衡機理模型;研發出天然灌草封育保護、鄉土灌木扦插快繁、湖濱濕地禿斑修復、公路兩側溝壟種植等技術,建立試驗示范區6000畝,河谷濕地和湖濱濕地示范區內單位面積生物量分別提高20%和14%,并在國家重點生態工程項目中得到推廣應用,產生了明顯的生態效益。
“2月22日,青海省委省政府召開青海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該項目獲得青海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并受到表彰獎勵?!鼻嗪J庀缶窒嚓P負責人說,通過項目的實施,出版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60篇,獲得授權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2項,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25人,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
青海省氣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青海湖流域生態水文過程與濕地恢復技術研究及應用”集成了北京師范大學和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聯合主持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流域濕地恢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集成與試驗示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青海湖流域生態水文過程與水分收支研究”,上述研究工作從2008年開始啟動實施,主要針對青海湖流域一系列亟待解決的科學和技術難題,通過區域生態和環境退化綜合監測與生態安全評估,開展流域濕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環湖沙漠化土地治理技術和高寒草地保護與合理利用技術試驗示范,并通過技術集成提出青海湖流域生態與環境綜合治理模式,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