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破除長江上游“重化工圍江”困境

發布時間:2019-02-02 15:10:31 來源:中國環境報 記者 羅胤晨 文傳浩 滕祥河

  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聯合印發的《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明確指出,突出工業、農業、生活、航運污染“四源齊控”,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確保長江生態功能逐步恢復,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作為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實施的關鍵區域,長江上游地區目前正面臨嚴峻的“重化工圍江”問題。《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滇池湖體為重度污染,全湖平均為中度富營養狀態;中央第五生態環保督察組反饋情況顯示,重慶巿有24個工業園區位于長江、嘉陵江和烏江沿岸,98家規模以上化工企業沿長江布局。長江上游流域生態環境風險“紅燈”頻現,與臨江臨河工礦企業(化工廠、造紙廠、印染廠、采礦廠、砂石廠等)污染有著直接關系。

  “重化工圍江”現象的凸顯,表面看是流域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實質上折射出長江上游地區現有工業體系的系統性、結構性和布局性矛盾。因此,要徹底破除長江上游地區“重化工圍江”困境,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關鍵是以構建現代生態工業體系為重要抓手,從系統、結構和空間3個層面推動長江上游地區全域一體化綠色發展,在全域一體化進程中實現求同存異的協同及錯位發展。

  首先,從系統層面看,應辯證看待“求同”與“存異”的關系,在共抓大保護的實踐中形成“一盤棋”思想,做到共商共抓共建共享,推動協同與錯位綠色發展,這是“同—異”的鏈接紐帶。

  工業結構與工業空間二者相輔相成、互為系統。破除“重化工圍江”現象,需在結構調整升級中優化空間配置,在空間騰挪布局中提升結構質量。協調好兩者的關系,應在長江上游地區(云貴川渝)省際協商合作機制的基礎上,建立全域現代生態工業規劃的協調、跟蹤與評估機制,為全域工業一體化綠色發展的落地實施指明方向。

  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原則,完善市場一體化體制機制,切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在公共服務、功能平臺等方面的引導性作用。要發揮各級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的平臺支撐作用,通過園區平臺間的區際合作,推動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的匹配協同,實現資源跨區整合和優化配置。

  其次,從結構層面看,應加速工業結構的換擋與升級,實現協同綠色發展,這是“求同”的核心要義?!扒笸辈皇亲咧貜徒ㄔO、同質競爭的死胡同,而是走信息共享、分工協作的協同之路,重塑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全域現代生態工業結構形態。

  要做好工業結構調整騰挪的進退法。立足于區域優勢特色產業,有針對性地引進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實現產業集群式、鏈條式、配套式綠色發展。關停搬遷沿江工礦企業,以退江入園的方式將產業鏈條關聯密切的工業企業在園區集聚起來,實現基礎設施共享與信息知識互通,降低工業企業的環保成本。

  要做好工業結構提速換擋的增減法。建立健全生態工業產品價值實現的市場機制,推動生態資源資產化、生態資產資本化、生態資本產品化升級過程,實現工業生態產品的價值保值及增值。運用產業智能化、智能產業化思維,進行工業生產技術、環節、過程及園區的清潔化、低碳化和循環化改造,減少工業生態產品在投入產出過程中對資源與要素的消耗。

  要做好工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乘除法。以大數據智能化創新為引領,通過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方式加速生態工業的投入產出過程,強化生態工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形成工業綠色增長新動能。樹立生態底線思維,對長江水質造成污染的工業項目實施零容忍,對可能存在環境高風險的項目實行“一票否決”。

  第三,從空間層面看,應統籌工業空間的差異化策略,實現錯位綠色發展,這是“存異”的關鍵要點。破解長江上游地區的“重化工圍江”難題,應著重治理修復好點、線、面三類空間,構建符合“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的全域現代生態工業空間格局。

  建立“三線兩單”環境管控體系,治理修復“點”空間?!叭€兩單”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環境準入綠色正面清單。要不斷向外疏解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險、低效益工業企業,同時積極推進市場化、多元化、激勵型的綠色財政機制,建立符合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優質、高端、環保工業企業的綠色正面清單。

  建立部門和區域間聯防聯控機制,治理修復“線”空間。實現跨流域的協同合作,加強云貴川渝之間跨境河流湖庫水環境綜合治理,建立以流域為重點的全域大氣污染預警應急及聯防聯控機制。實施跨流域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完善生態工業產品交易的政府采購、市場化交易和跨區交易的橫向購買等市場性生態補償機制,尤其是對受償區域給予平等的市場地位。同時,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交易環境。

  建立全域工業生態集聚發展機制,治理修復“面”空間。依據長江上游地區主體功能區的生態需求差異,科學布局調整工業生態空間,推進形成以“國家級新區+國家級開發區/高新區+省/市/縣級園區”為主要載體的全域工業生態集聚格局。推動開發區、工業園區等平臺之間的協同發展,打造跨園區“飛地經濟”,通過區域間園區平臺的生態項目協作、綠色技術轉移等形式,實現共建共享發展。積極建設綠色工廠、發展綠色園區,實施開發綠色設計產品、培育綠色服務平臺,建成綠色工業供應鏈、價值鏈與創新鏈,構建世界級的網絡化產業集群組織。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長江上游地區工業生態集聚及空間差異化策略研究(18CJL031)”階段性研究成果。

標簽:工業;長江;綠色發展;修復;污染責任編輯:陳婷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