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月2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施力維 沈晶晶 縣委報道組 黃劍萍)陽縣水頭鎮的“千年水患”,有望徹底解決。1月20日,在水頭段防洪工程現場,隨著盾構機械的全力掘進,全長1.87公里的蒲尖山1號隧洞實現貫通,2號隧洞已進入工程收尾階段。平陽縣水利局總工程師董曉瑜介紹,該工程在今年汛期就能發揮作用,提升水頭鎮的防洪能力。
水頭鎮地處鰲江中游,地勢低洼,上游9條溪流匯聚而下,加之鰲江下游涌潮頂托,極易發生水患。史料就曾記載西晉時期當地江水暴漲的場景。1956年以來,該鎮遭受5年一遇以上洪澇災害達35次。2016年,受臺風“鲇魚”影響,水頭全鎮受淹,經濟損失約7.9億元,水退后,光垃圾處理就花費上千萬元。
水頭輻射周邊9個鄉鎮,是40余萬群眾生產生活的中心?!八^、水頭,常年住在水里頭?!泵裰V道出百姓之苦,群眾對徹底消除水患呼聲強烈。近年來,通過采取拓寬河道、構筑堤防、新建水庫等措施,鎮區防洪排澇能力有所提升,但遭遇臺風等極端天氣時,仍然“年年抗臺,年年受災”。
“治理水患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我們奔著矛盾最突出的問題去,從根本上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逼疥柨h委主要負責人說。2016年底,在省委和溫州市委的高度重視下,平陽縣完善了鰲江流域“上蓄、中疏、下排”的系統治理方案,著眼逐步消除“千年水患”。
據了解,治理方案主要通過上游的順溪水庫等對洪水進行攔蓄,通過鰲江干流治理水頭段防洪工程、鰲江干流顯橋至岱口段疏浚工程、南湖分洪工程等進行疏導,通過水頭平原排澇工程以及一系列閘泵建設進行排澇。
為全面保障工程推進,溫州市成立以市長為組長的水頭水患治理協調小組;平陽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縣長為組長的水頭水患治理領導小組,抽調精干人員組建“七大專班”,確保重點水利項目建設。民心工程得到了沿線群眾的大力支持,去年以來,已累計完成征地4520畝、拆遷房屋1336間。
目前,鰲江干流顯橋至岱口段疏浚工程已經完成。水頭段防洪工程鳳臥溪分洪隧洞已完成90%的工程量,將于今年汛期前貫通。南湖分洪工程應急段,顯橋水閘除險加固工程和水頭平原排澇工程已于去年12月開工建設。帶溪右岸閉合堤計劃上半年開工建設。到2020年底,水頭城鎮有望具備抵御2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
深讀:水頭治水,欲解千年結
車入平陽縣水頭鎮,視線所及的水岸兩側,都有工程在進行,如同進入一個大工地。同行的朋友告訴我們,這些工程正在打通水頭的“任督二脈”。
鰲江,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潮來時,江水一路翻涌到鎮區。水頭,因而得名。建鎮至今千年來,對水的憂慮始終縈繞在人們心頭。這里地勢低洼、河床狹窄,鰲江上游9條溪流卻匯聚于此,一遇強降雨,極易形成洪澇災害,當地甚至有“千年水患”的說法。
兩年前,平陽縣下定決心治理千年水患,從根本上改善百姓的生產生活環境。目前,順溪水庫已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水頭段防洪工程即將投入使用,南湖分洪工程完成前期政策處理工作。到2020年底,水頭城鎮將具備抵御2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隨著各項關鍵性工程的推進,或許,不久的將來,人與水終將在這片土地上握手言和。
更令人欣喜的是,以水患治理為支點,平陽還撬動了水頭鎮的轉型發展與生態保護。
驚弓鳥
“沒人知道水什么時候來,但它肯定會再來”
世上最難的事是什么?水頭人說,治水患。
在水頭鎮,有個“神奇”的景觀,普通水頭人家4層半的樓房,一樓尤其高,沒有多余裝飾,二樓是廚房,常備著幾口水缸,一、二樓之間還有個“小二層”,用于儲備物資。外人看來不可思議,卻是當地民居的“標配”。
這方土地上,人水糾葛,曠日持久。明朝宋濂《溫州橫山周公廟碑》記載:晉代永康年間,臺風來襲,江水暴漲。不難窺測,建鎮至今1000多年來,瀕海臨江的平陽,治水患的迫切與難度。
母親河的名字也一改再改,西晉時稱“始陽江”,后改為“橫陽江”“錢倉江”,最后因期待“巨鰲鎮浪、壓邪保安”,改名鰲江?!案拿苡惺裁从茫 薄袄纤^”蔡際盛有些恨恨。
在與水的斗爭中,水頭人不得不變身為預判天氣的專家。每年一過6月中旬,“看天”就成了老蔡生活中的大事。臺風天里,看到云往南雁蕩山方向飄,他的心都要“咯噔”一下。下一刻,“要滿水了”的呼聲就會在村里街頭此起彼伏。學校連忙宣布放假,菜場和超市摩肩接踵,家家戶戶急匆匆把物什從低處搬到高處。
“東西搬著累,誰把東西搬得離滿水位置最接近,誰就最厲害了?!倍潭桃痪湓?,帶著心酸、苦澀。
水常常來得措手不及。2016年9月臺風“鲇魚”來襲,短短15分鐘,水就漲到1米多高。剛到水頭開茶店的陳亞欣,嚇得連連尖叫,店里的瓶瓶罐罐全泡了水。這場臺風,給水頭鎮帶來7.9億元損失,光為清理垃圾,鎮里就花費上千萬元。
之于老蔡們,就像“驚弓之鳥”,好不容易改造完成的家園,時刻得面臨挑戰。
千年結
“上下皆兵,毫不設防”
水為何來得如此快,退得這樣慢?
在水頭人爭先恐后的解釋下,我們終于明白為什么千年來,水頭“年年抗臺,年年滿水”——
一是地理位置特殊。水頭鎮位于鰲江中游,鎮區地勢低洼,上游有9條溪流匯聚于此,集雨面積約435平方公里,且河床溪灘狹窄,在臺風期一旦遇到強降雨,極易形成洪澇災害。
二是所處河段獨特。鰲江是全國三大涌潮江之一,潮水能直接漲到水頭,受潮水海沙回淤影響,河道容易堵塞;鰲江干流從水頭至出??谟?8公里,但落差只有2米,洪水容易受潮水頂托,造成鎮區長時間受淹。
三是防洪能力薄弱。鰲江流域水利設施建設歷史欠賬較多,特別是水頭段原來防洪標準不足兩年一遇,基本處于不設防狀態。
“上下皆兵,毫不設防。”平陽縣水利局總工程師董曉瑜用這樣8個字總結,“隨著城鎮建筑更加密集,受災程度越發嚴重?!?/p>
據不完全統計,南宋至民國期間,當地發生由臺風引起的洪災64次,暴雨成災88次。新中國成立后至1985年,鰲江流域平均每年受災兩次。1985年以后,極端天氣增多,受災次數逐年增加,達每年3至5次,水頭鎮被淹時間也從過去的1至2天增加到2至3天,受災區域還向麻步鎮、蕭江鎮等地擴大。
在反復的水流沖擊和浸泡下,一些房屋的地基將不可避免出現垮塌。在一次次搬運物資、等待退水中,水頭人也就是否遷離作出個人選擇,“沒人知道水什么時候來,但它肯定會再來”。
水頭,何時能改變“年年水滿到頭”的酸楚?
臺風來襲,鰲江滿水。(資料圖)
水之殤
“水退去時,人和企業也漸漸離開了”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人們就在熱議鰲江水患的根治。
魏君港記得,1995年水頭鎮防洪辦成立,他從那時起走馬上任,與水打了20多年交道。2006年超強臺風“桑美”登陸,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5億元后,鎮里曾興起一次治理水患的高潮。家家戶戶自愿捐錢,征用土地不收一分補償款,最后籌集6000多萬元,用于防洪堤建設、河道開挖和下游河道疏浚。
不過,對這一工程的效果,人們的評價不盡相同。在平陽縣水利局局長劉紀動看來,水頭水患治理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通過實施一系列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才能解決。
但這些奔著治水而去的工程,還得充分考量資金、生態等其他因素。
其實,鰲江流域綜合治理規劃中包含“造南雁水庫,蓄上游來水”“建設鰲江河口大閘工程,改變潮水內涌現象”等多種方案。建造水庫,可解決上游來水猛的狀態,但將導致上游多個鄉鎮被淹,搬遷安置居民多達2.9萬余戶,付出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環境代價;建設鰲江河口大閘工程,可止住下游潮水頂托,但此方案必須建立在海涂圍墾基礎上,在綠色發展理念下,大規模圍墾已被叫停,工程不可持續。
10多年來,平陽縣按照鰲江流域治理規劃建成順溪水庫,啟動水頭段防洪工程建設,取得初步成效,特別是2016年全省水利工作會議后,平陽縣對水頭水患治理的方案進行進一步梳理,完善“上蓄、中疏、下排”的治理思路,提出近期、中期、遠期的治理目標,并加快了項目實施。
2016年的臺風“鲇魚”成了催化劑。
水頭鎮鎮長錢況回憶說,防洪工程一直在進行,所有人都滿懷期待。但“鲇魚”帶來始料不及的大量、集中降雨,鰲江水頭站的最高水位達11.38米,創造歷史紀錄,全鎮淪為一片汪洋,“老百姓對發展失去信心,水退去時,人和企業也漸漸離開了?!?/p>
軍令狀
“治水患是生命線、安全線、經濟線,更是底線”
“鰲江流域的治理,遠遠落后于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拖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后腿!”
2016年底,平陽縣委書記董智武在全縣第十三次黨代會上立下軍令狀:把徹底解決水頭等地水患問題,擺在黨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5年規劃投入70億元,舉全縣之力治理水患。
2015年平陽才“貧困縣”摘帽,有人質疑,縣里財政收入一年40多億元,治水患一下就把兩年的錢花了,醫療、教育等其他民生項目怎么辦?
“老百姓不愿意冒著生命危險水里來水里去,想過上安心安穩的日子,這就是最大的民生,黨委政府就要奔著這個問題去。”董智武說,治理水患是生命線、安全線、經濟線,更是底線,必須以“砸鍋賣鐵”的決心,做到資金再少優先保障水利、土地再緊優先供給水利、力量再缺優先安排水利。
以人民為中心,有什么比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更重要?有什么比回應人民群眾的需求呼聲更重要?有什么比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更重要?“軍令狀”立下,小小的水頭牽動了許多人的心。
省委主要領導多次在會議上講到水頭水患問題,并批示對水頭防洪工程的土地、資金等要素予以大力支持。溫州市多次召開書記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成立以市長擔任組長的水頭水患治理協調小組。平陽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縣長為組長的水頭水患治理領導小組,一月一研究、一月一協調,特別是針對水頭段防洪工程、南湖分洪工程等關鍵性水利工程,抽調精干人員組建“專班”,抽調20多名干部到一線,確保重點水利項目建設。
現在,若問最讓人點贊的事是什么?水頭人同樣會說,治水患。
大工地
“全鎮干部沒有一個節假日,趕早一天是一天”
1月14日,省委第六次縣委書記工作交流會上,董智武在發言時說,全力做優社會環境,一大批水利工程正全速推進,延續千年的水頭水患,有望在本屆黨委政府任期內解決。
1月16日,我們采訪時,只見全鎮“有水皆兵”,已變身大工地——鰲江流域綜合治理南湖分洪工程一標段,蒲尖山分洪隧洞的出洞口,幾臺挖掘機正隆隆作響,來回交替作業,施工現場一片繁忙。董曉瑜告訴記者,此標段完工時間預計將提早近兩年。
縮短的時間從何而來?“關鍵得益于前期土地、房屋、廠房征用快,大大加快了工程審批、建設進度。”董曉瑜說,建大型水利工程,一怕資金跟不上,二怕政策處理難,更何況要治理千年水患,涉及許多歷史遺留問題,“來之前,我做好了耗10年的準備?!?/p>
沒想到,不到1年,水頭鎮就完成工程所需1746畝土地、571間農房、27間廠房的征用工作,確保工程在2017年如期開工?!叭偢刹繘]有一個節假日,在20多個村奔波,丈量土地、清空農房、拆遷廠房,趕早一天是一天。”錢況說,治理千年水患是12萬居民的期盼,也是鎮里的夙愿。
水頭鎮小南村附近,140多名工人也在如火如荼地趕進度。一側,河床挖開,拓寬至120米,泥土堆向兩側,成為天然堤壩。另一邊,一條新的河道正向著遠方鋪展,緩緩將原本彎曲的鰲江拉直。
“這里正在進行的就是鰲江水頭段防洪工程,起到‘防’的功能,南湖分洪工程起到‘分’的功能,兩者都是解決千年水患的關鍵工程?!表椖控撠熑藚菤J臺介紹,南湖分洪工程通過建設水閘、隧洞,把來自水頭上游的洪水分流至下游,從而破解“來水猛”問題;而水頭段防洪工程則是將原本彎曲狹窄的鰲江河道進行拓寬、截彎取直,建成后,江水流速能提升近一倍。
通經絡
“瞄準水患的根本成因,形成‘上蓄、中疏、下排’格局”
上游部分來水有新去向,干流行洪能力得以提升,但我們也有疑問——“鳳臥溪在南,鰲江干流在北,堤防一建,鎮區就成了一個嚴嚴實實的鐵桶。一旦鰲江水位高出內河,水將無處可去,會不會形成內澇?”
工程設計早已考慮到這一情況,在水頭鎮內河與鰲江干流的交匯處,將建起兩道水閘。每當陸地上有強降雨時,閘門開啟,泵站啟動,水得以泄入鰲江。如果鰲江水位高漲,閘門又會同時關閉,防止洪水淹沒村莊和街道。一年四季,水閘還可調整內河水位的高低。
“千年水患難治的重要原因,在于歷朝歷代水利工程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眲⒓o動指著地圖對記者說,為形成系統科學的水患治理規劃,他們專門委托省水利勘察設計院重新論證,邀請省水利廳專家多次現場調研,“從隧洞到堤壩,再到水閘,瞄準水患的根本成因,形成‘上蓄、中疏、下排’格局,真正為水頭‘通經活絡’?!?/p>
“上蓄”,即依托上游已建成的順溪水庫攔蓄洪水;“中疏”,即建設水頭段防洪工程、麻蕭段防洪工程、南湖分洪工程、鰲江干流顯橋—岱口疏浚工程、鰲江標準堤加固工程;“下排”,即建設顯橋水閘、梅浦水閘除險加固工程和平原河道排澇工程,促使干流洪水能安全下泄,不斷提升鰲江干流防洪排澇能力。
按照進度表,水頭段防洪工程今年就能投用,南湖分洪工程將于2020年底前基本建成。這也意味著,2021年主汛期時,水頭城鎮就有望具備抵御2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距離“徹底解決千年水患”目標越來越近。
更積極的變化正在顯現。多年沒有開展城鎮規劃設計的水頭鎮,根據防洪工程建設的最新情況,調整了總規與控規。翻閱冊子,打造鰲江生態廊道、帶溪生態廊道等表述讓人眼前一亮。此外,鎮里籌集的5000余萬元民間資本,部分也將用于城區河道疏浚整治、生態修復等。曾因人與水爭地而被犧牲的濕地、內河,有了恢復的可能。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