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也將開幕。
代表委員們聚在一起商議什么?其實你關心的,就是他們關心的。
這幾天,隨著快報“民意直通車·市兩會專列”的開通,快報陸續收到了很多讀者的意見建議。
比如,能否在家門口建一個小公園;又比如,以前老年人患白內障國家都會給予補助,現在為什么取消了;再比如,家里有殘疾兒童,國家補助能不能不要指定看病醫院……養老、醫療、教育、住房,每個問題都和生活密切相關。
我們會把讀者和市民的心聲進行梳理,帶到“兩會”現場,交到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手上,或許有一些建議還有可能融入代表和委員們的議案提案建議,成為杭州城市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一筆。
汽車南站搬遷后改建
能不能劃出一塊地建一個小公園?
自從汽車南站確定搬遷后,住在望江新園的周阿姨就有了一個“甜蜜的煩惱”。
周阿姨說,“聽說南站搬遷后,這塊地會用于建設住宅。我想問一下,規劃時,能不能留出一小塊地,建一個小花園?讓我們這片的老人們能有一個戶外活動的地方。”
汽車南站位于秋濤路,靠著新開河,被望江新園包圍。望江新園是2009年交付的回遷安置房,有一園、二園、三園三個小區,住著305戶居民。根據《杭州市望江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草案)》,汽車南站搬遷后,原址規劃為住宅用地。這樣一來,這個地塊將成為相對密集的住宅區。
望江新園的居民大多是回遷戶,年紀普遍比較大。快70歲的周阿姨就是10年前回遷來的。
“我們家附近,路寬、靠河,住在這里心里很亮堂。美中不足的,就是沒有一個可以打打太極拳的地方。”周阿姨說,自己是幸福的一批人,趕上了好政策,住進了高樓大廈。從家里望出去,穿過汽車南站,能看到新開河,風景很好。如果能沿著新開河建一個小公園,可以打打拳、跳跳舞、下下棋,讓老年人有一個“聚集地”,那就更完美了。
杭州一直以“生態城市”為目標
人均公園綠地為12.96平方米
其實,從頒布實施的《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中清晰地看到,杭州一直以創建“生態城市”為目標。
按照《規劃》,杭州一直以“江、河、湖、海、山、田、城”城市生態基礎網架為依托,構建“一圈、兩軸(錢塘江、運河)、六條生態帶”的生態景觀綠地系統。建設“六園、多區、多廊”,形成融山、水、林、園、城為一體,點、線、面相結合的城市綠地系統。
換算成數據,會更直觀——中心城區規劃綠地與廣場面積66.39平方千米。其中,公園綠地51.85平方千米,人均綠地與廣場用地16.6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12.96平方米。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綠地率38%,綠化覆蓋率41%。
汽車南站始建于1988年,2002年9月按照一級站標準改、擴建。根據杭州市交通運輸局發布的基本情況,杭州汽車南站占地面積約50.9畝(約34000平方米),其中停車場19000平方米,候車室1600平方米,配套設施13400平方米。去年11月,傳了很久的南站搬遷消息終于落地了。根據方案,汽車南站將在未來三個月內,完成最后征收,然后正式告別這個地方。南站搬遷后,該征遷地塊根據《杭州市望江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草案)》公示,將規劃為住宅用地。
每15天就要去醫院配一次藥
慢性病配藥的周期能不能再長一些
之前我們報道了“老人能不能多配點藥”的話題,昨天依然有很多讀者來說“配藥周期太短、需要頻繁跑醫院”的問題。
75歲的何阿姨說,5年前自己得了膝關節軟組織磨損,需要長期服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最早這個藥不進醫保,大概3年前進了醫保。這兩年,醫院開通了老年人通道,我去醫院看病,也能優先看病。這些進步,我都看在眼里。可是啊,每次只能開15天的藥,多一天的量都開不出。我想問問,像我這樣的慢性病,能不能一次多開一些?”
何阿姨吃的這種藥,社區醫院開不出,只能去大醫院開。“我不是每天都服藥,而是每3個月一個周期,然后停藥一個月,之后再吃3個月。”何阿姨說,既然吃藥有一個明確的周期,那醫生開的藥量,也應當跟這個周期一樣才對。
這事之所以讓何阿姨困擾,是因為年紀大了,15天跑一次醫院,身體實在吃不消,每次都要“麻煩”別人。何阿姨說,自己就一個女兒,上班還非常的忙,不是每次都能幫著去醫院開藥。女兒去不了,自己只能等相熟的鄰居去醫院時,幫著掛號開藥,每次都很難為情。
何阿姨想問一問,像自己這樣的慢性病,能不能在社區醫院開藥,不用再跑那么遠?
16種慢性病已有“長處方”政策 未來,是否會有更多慢性病加入?
2017年12月1日起,杭州市城區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統一實施了“慢性病長處方”政策,在確保安全有效的前提下,以后符合條件的慢性病患者可以在社區醫院一次性申請拿到4-12周的用藥,三個月“最多跑一次”就行了。
這16種慢性病為高血壓、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慢性腎臟病、支氣管哮喘、肺結核、腹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病、慢性前列腺增生、高脂血癥、骨質疏松癥、慢性肝炎。
不過,以上16種慢性病的患者,需要跟社區醫院醫生進行簽約,并被納入社區慢病管理。為了患者安全考慮,只有經二級及以上醫院規范性治療,同時臨床診斷明確、病情和治療方案基本穩定的已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簽約管理半年以上的患者,才能參與慢性病連續處方。
簽約醫生對患者情況進行評估后,再決定連續處方的時間。參與慢性病連續處方服務后,患者務必要遵照醫囑服用連續處方藥品,定時監測自己的健康數據。一旦出現任何不適,要及時聯系并告知簽約醫生。
未來,是不是有更多慢性病可以納入“慢性病長處方”政策,讓更多慢性病患者享受到三個月內“最多跑一次”的福利呢?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