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湖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為助力“五水共治”,修復水域生態環境,達到“以魚治水、以魚養水”的目的,去年,湖州市共放流各類淡水魚苗11600多萬尾,投入資金270多萬元,超額211.7%完成省上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
近年來,隨著湖州市增殖放流活動在南太湖、東西苕溪等重要漁業水域的深入開展,湖州市水域水質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種群資源得到了有效修復,保護了水生生物資源的多樣性。同時,增殖放流品種也形成了穩定的野生種群,提高了湖州市外河水域捕撈量,促進了漁民增收、漁業增效,實現了湖州市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去年以來,湖州市本級增殖放流工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結合上年度放流效益評估和資源本底調查,以促進種群資源恢復為主、兼顧治水,調整優化放流品種、結構和模式,實現了增殖效益最大化。
在實施過程中,湖州市進一步規范放流工作管理,嚴格按照《浙江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規程》要求,湖州市農業農村部門全程監管、從嚴把關,不斷加大放流過程的監管,落實增殖放流魚苗檢驗檢測,保證苗種質量。另一方面,為加強放流前后管理,湖州市農業農村部門組織開展水面巡查,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及時清理放流水域的非法網具,確保放流魚苗的存活率。據統計,去年湖州市共組織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19次,共放流鰱、鳙、草等魚苗1.16億尾(其中湖州市本級放流魚苗2218萬尾)。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