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順利推進。
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2019年新年賀詞,其中提到的這13個字令人振奮。
這意味著,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局良好、初戰告捷!
回顧過去一年治污攻堅,我們過得很充實、走得很堅定。
中央密集作出重大決策部署,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重要動力和有力保障
2018年是極富紀念意義的一年。
這一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保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2018年5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這次會議由黨中央決定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在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展歷程中,史無前例。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正式確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新時代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這一重大理論成果的確立,史無前例。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名義出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政策性文件,史無前例。
而在此前,2018年1月,中共十九屆二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新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和建設美麗中國寫入國家根本大法,史無前例。
同樣是在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決定整合原環境保護部全部職責和其他六部門相關職責,組建生態環境部。整合分散的生態環境保護職能力度之大,史無前例。
8月,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提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力,對職責范圍內的問題失察失責,造成較大損失或者重大損失的,從重或者加重處分。綠色發展理念寫入黨的紀律處分條例,史無前例。
其實,有心者會發現,2018年召開的很多“央”字頭重大會議,幾乎都涉及到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內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和第三次會議、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無不如此。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這項重大決策部署,中央層面首先吹響了嘹亮的號角。一系列重要文件相繼發布,一系列重要措施陸續出臺。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先后印發《關于在湖泊實施湖長制的指導意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等。
國務院先后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
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調整為領導小組。
此外,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
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圍繞“污染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協商建言。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強化監督執紀問責,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這場大仗、硬仗、苦仗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自覺為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有力司法服務。
最高人民檢察院專門研究,就檢察機關加強協作配合服務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進行安排部署。
……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中央密集作出重大決策部署,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重要動力和有力保障。
治污攻堅“朋友圈”不斷擴大,思想不斷統一,力量不斷積蓄,推進不斷加速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部門義不容辭,必須沖鋒在前。
一年來,生態環境部門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統籌兼顧、綜合施策、兩手發力、點面結合、求真務實,堅定信心、堅守陣地、堅持不懈,牢記初心和使命,誓言頭拱地也要把這場大仗、硬仗、苦仗拿下來。
為此,機構在變。生態環境部組建,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各省區市生態環境廳(局)相繼掛牌,職能進一步優化,力量進一步壯大。
為此,思路在變。生態環境部門每年確定幾個重點任務,一個戰役接著一個戰役打,一個硬骨頭接著一個硬骨頭啃,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
為此,打法在變。集中優勢兵力,采取交叉執法、異地用兵的策略,進一步用好監督檢查、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五步法”;建立了重大問題跟蹤、調度、盯辦制度。
為此,要求在變。戮力打造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
2018年,七大標志性戰役積極推進,成效明顯。
打贏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汾渭平原地區首次進入“主戰場”,行動范圍由28城拓展至80城。參加人數,由2017年從全國生態環境系統抽調5600人次,猛增至1.8萬人次。
“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全面排查全國46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847個省級自然保護區。
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專項行動全面清理整治全國2466個集中式地表水型水源地環境問題。
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保專項行動專項督查30個省份70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情況。
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全面摸排核實長江經濟帶固廢傾倒情況。
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渤海綜合治理等專項行動計劃發布,長江保護修復攻堅作戰行動計劃制定。
……
不僅如此。
一年來,分兩批對20個省份開展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推動解決6萬多個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并針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領域開展專項督察。
一年來,針對突出環境問題,生態環境部加大了約談、通報、掛牌督辦力度;河北、河南、四川等省份也相應加大約談督辦力度,一層一層傳導環保壓力,一級一級壓實治污責任。
一年來,不斷夯實生態環保基礎,擴大空氣質量排名范圍,構建四級重污染天氣預報體系,完成地表水監測事權上收和水質自動站建設,全面推進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等。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形成合力至關重要。除了生態環境部門,其他有關部門按照中央要求,制定政策、采取措施,主動落實“一崗雙責”。
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水利部、國家林草局等部委不僅出臺本部門治污攻堅具體舉措,還先后與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實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渤海綜合治理等專項行動計劃等,協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財政部加大資金支持力度,2018年中央財政安排大氣、水、土壤三項污染防治資金合計405億元,投入力度前所未有。
科學技術部印發《關于科技創新支撐生態環境保護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充分發揮創新驅動對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作用。
交通運輸部統籌部署了交通運輸行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要舉措。
國資委研究中央企業生態環保工作新形勢,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實現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
工信部印發《堅決打好工業和通信業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工業和通信業高質量發展。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朋友圈”不斷擴大,思想不斷統一,力量不斷積蓄,推進不斷加速。
各地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決心越來越大,信心越來越足,力量越來越強,勢頭越來越猛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當前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必須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壓實各級黨委政府及其相關部門 “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從各地媒體報道來看,一年來,針對生態環保工作,地方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多了、親自掛帥多了、親自過問多了、親自協調多了、親自督辦多了。
隨著攻堅不斷持續深入,各省份黨政“一把手”生態環保責任擔當意識明顯增強。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后,31省份陸續召開高規格生態環保大會,黨政“一把手”親自定方向、理思路、劃重點。各省份陸續出臺《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就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作出具體安排。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8月中央環保督察反饋以來,天津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先后300多次作出批示,120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
截至2018年8月底,福建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對有關督察整改的文件作出批示就達135次,省委、省政府召開研究部署整改工作會議達149次。
除了召開高規格會議專題研究生態環保,就環境問題專門作出批示,黨政“一把手”還紛紛親臨現場督辦環境問題整治。
陜西省委書記胡和平、省長劉國中分別深入咸陽、西安等地,現場檢查督導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落實工作;
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省長李國英現場督導巢湖生態環境問題整治工作;
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省長許達哲分別深入現場督辦污水處理廠和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改;
青海省委書記王建軍、省長劉寧專程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木里礦區,督導檢查生態環境問題整治工作;
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市長陳吉寧到門頭溝區調研生態涵養區;
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省長景俊海分赴長春市和遼源市現場督辦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改和遼河流域水污染治理。
……
隨著攻堅不斷持續深入,各地污染治理的主動性、積極性進一步增強,不斷出臺硬措施、完成硬任務。
2018年,河北等省份實現第一輪省級環保督察“回頭看”全覆蓋;四川、北京、江蘇、安徽、山西、廣東、吉林等實現省級環保督察全覆蓋;浙江、山東等省份啟動第二批省級環保督察等。
河北進一步深化生態環境管理體制改革,在全省所有鄉鎮設立基層環保所;
福建開展“三合一”督察,緊盯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黨政領導生態環保目標責任書考核通報的問題,把壓力層層傳導到基層;
山東省推進“四減四增”三年行動,浙江實現三級環保與公檢法聯絡機構全覆蓋,四川省委提出要堅決打贏污染防治“八大戰役”等。
隨著攻堅不斷持續深入,各地合作治污、協同作戰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強化聯防聯控解決區域突出問題。
2018年,除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升格為領導小組,其他區域、流域合作也進一步加強。
2018年1月、6月和10月,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先后召開三次會議,部署安排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2018年9月,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召開首次全體會議,研究部署汾渭平原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
2018年10月,安徽、浙江簽署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正式開啟第三輪跨省生態補償工作,共護一江清水。
此外,《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等區域一體化保護與發展規劃相繼出臺。
各地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決心越來越大,信心越來越足,力量越來越強,勢頭越來越猛。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的治污攻堅戰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和亮點,就是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協同推進,努力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
生態環境部專門研究制定《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關于印發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指導性文件。同時,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生態環境公共服務方式,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2018年12月27日,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干杰主持座談會時表示,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
生態環境部公布的一組數據可以佐證:2018年1-11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1.6%,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3%。
三大重點區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濃度,同比下降12.1%;長三角地區PM2.5濃度,同比下降6.5%;汾渭平原PM2.5濃度,同比下降11.1%。
2018年前11個月,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增至73.5%,劣Ⅴ類降至5.0%。
站在辭舊迎新的新起點,2018年,治污攻堅戰碩果累累;2019年,攻堅壓力有增無減。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一年,也是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計劃承上啟下關鍵一年。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今年治污攻堅有機遇也有挑戰,大家還要一起拼搏、一起奮斗。
我們必須保持方向、決心和定力不動搖,堅守陣地、鞏固成果,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讓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家園更加美麗宜人。
2019,我們再出發,繼續努力奔跑,全力以赴追夢!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