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遞鋪街道魯家村垃圾回收員錢建平就開始挨家挨戶回收分類好的垃圾。和以往相比,現在多了道程序,需要他先掃描垃圾桶上的二維碼、稱重,等系統將垃圾重量錄入后,才能將垃圾倒入保潔車。
“每個二維碼就代表著一戶農戶,每家分類垃圾的重量都清清楚楚,數據在農村垃圾分類智能平臺上全部可以看到。”縣農辦美麗鄉村長效管理辦主任喻凱介紹,自開展美麗鄉村長效管理以來,農村垃圾管理已從基本保潔推進到垃圾分類,再提升到垃圾不落地。目前,全縣所有行政村全部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垃圾不落地實施村占比達到83%。但垃圾分類到底做得好不好,垃圾數量有沒有下降,還需要有量化的數據。在魯家村每天實時錄入垃圾數量,就是在進行垃圾分類智慧管理。
其實,我縣已在多處試行垃圾分類智慧管理。孝豐鎮橫溪塢村今年開展“垃圾不出村”試點,其中一項內容是志愿者上門,一邊宣傳、一邊記錄每家農戶分類垃圾量。短短3個月時間,該村每天的垃圾量由700公斤減少到150公斤。“農村垃圾中有很多都可以直接還山還田。”橫溪塢村黨支部書記裘松偉說,通過記錄每家每戶的垃圾數量,以及多途徑的宣傳教育,大家的環保意識提高,垃圾分類做得更精細,減量效果明顯。
此外,天子湖鎮南北湖村2014年開始建立日產垃圾記錄簿、遞鋪街道三友社區保潔員每天上門收集時手工記錄每家農戶的分類垃圾數量,都對推進垃圾分類和減量起到了較好效果。
“橫溪塢等村還要將人工記錄轉化為電腦數據,要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信息化、可視化,還需要推廣應用智慧管理模式。”喻凱說,去年12月20日,我縣下發《中國美麗鄉村長效管理辦法》,在長效管理實績考核獎中新增了“垃圾分類智慧管理村90元/人”這一條,2019年我縣將創建10個左右的垃圾分類智慧管理村。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