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環保人都在做什么?有什么成效?”前不久,講述衢州環保人故事的文章——《環保人說丨綠色守護者》在微信朋友圈中流傳,并被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浙江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相繼轉載。
“其實沒什么驚天動地的故事,我講的是每個環保人的日常。”上月20日,記者找到故事中的主人公,衢州市環保局柯城分局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周勤時,他正在琢磨航埠鎮工業園區的污水零直排建設,忙完手上的事,將近12點,周勤利用午休時間與記者聊了一會兒。
A
要把自己當成老黃牛
環保人得無所不能
“2011年,我進入環保系統工作。一位老前輩曾講過,干環保,就要把自己當成老黃牛,如果吃不起苦,怕臟怕累,就干不了。”周勤說,初生牛犢不怕虎,悟出這句話,是在工作多年后。
“和工作中的突發情況相比,專業知識應用實在不算什么難題。”講起剛參加工作時的事,周勤無奈地笑了。
環境信訪案件查處是日常工作重要一環,晚上,特別是下雨、下雪天,最容易發生偷排、傾倒的違法事件。每次趕赴現場調查前,周勤與同事們都會制定詳細的計劃。針對重點檢查對象,采取夜間蹲守、突擊檢查、殺回馬槍等方式檢查。
“每一次現場調查,都得和違法者斗智斗勇。有一回,我們又被廠里的人拒之門外,決定摸黑翻墻突擊檢查,誰曾想,被廠里的狗當作賊,追著到處跑,既狼狽又心酸。”周勤說,鄉下廠房養狗護院是常有的事,人不跑,它不兇,幾次任務后,同伴摸清了狗的習性,單位也給大家配備了藏獒鏟護身。
爬煙囪,做大氣污染治理監督性監測,也是環保人的日常工作之一。“我們得爬上七八十米高的煙囪,在高達六七十攝氏度以上的煙道上采樣,有的同事因此克服恐高。”周勤笑稱,做環保人,得精通“十八般武藝”,如果你看到這樣一群人,他們背著鐵鍬、鋤頭、洛陽鏟蹲在山間田野挖泥土,扛著榔頭、鋼釬、丁字鉤橫在道旁路邊撬井蓋,拎著吊桶、水瓢、瓶罐趴在河湖溝渠采水樣,千萬不要奇怪,因為這就是環保人的日常工作。
B
從改變扔垃圾的習慣開始
老百姓環保意識提高了
“參加工作8年,我最大的感觸是,環境變好了,大家的環保理念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當記者問起工作成效時,周勤不假思索道。早些年開展環保工作,查出破壞環境的行為就處罰當事人,當時人們的環保意識更多的是“不敢”。近幾年,隨著全社會對環保的關注度提升,環保從環保人的事變成了每個人的事,人們的環保意識從“不敢”變成了“不能”。
“早個十年,在農村里,大家把垃圾隨意堆在路邊河邊,有時候點把火燒掉,根本沒有垃圾分類的意識。”周勤說,這幾年,衢州大力推進“五水共治”“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大力推進垃圾分類,每天會有垃圾收運車進村,實現了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從改變扔垃圾的習慣開始,村民們的環保理念發生了轉變。
“現在,我們到農村里宣傳環保工作,真是干凈,柏油馬路干干凈凈,村里溪水清澈見底,房前屋后幾乎看不到垃圾。”周勤說,當他們走到溝溪鄉一個村子時,村里有位60歲阿姨,打開家門口的垃圾桶給他們看,可爛垃圾、不可爛垃圾分類擺放,清清爽爽。“阿姨當時特別自豪地拿出自制酵素,說是用新鮮的廚余垃圾制作的。我們直夸阿姨是個環保達人。”周勤說,這些由內而外的變化,總是在不經意間感動著環保人。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