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奔生前照,工作間歇匆忙用餐。
溫嶺市環保局供圖
陳奔,一個原本普普通通的名字,現在卻深深印在了人們心里。
一名基層環保人——原浙江省臺州溫嶺市環境監察大隊副大隊長兼大溪中隊中隊長,2018年12月1日,因為調查一起群眾舉報的固廢傾倒事件,被犯罪嫌疑人兇殘地駕車沖撞,恪盡職守英勇犧牲,年僅30歲。
從此,家鄉人民失去一個好兒子,生態環境保護鐵軍隊伍少了一名好戰士。
記住一個人,原本可以有很多種方式,而這樣的方式,讓很多人難以接受,難以面對。
陳奔的犧牲,讓無數人為之震驚憤慨,為之扼腕痛惜,為之心潮難平。
用孜孜不倦詮釋了擔當
和環保工作的交集,發生在2013年。這年年初,陳奔靠著自己的努力,從外單位考進溫嶺市環保局,成為局環境監察大隊的一名執法人員。
陳奔工作的這幾年,正趕上國家環境法律法規大調整的階段,也是公眾環境意識和維權意識迅速崛起的階段。雖然曾就讀于浙江萬里學院生物與環境學院,但從學校到社會、從課堂到實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何當好環?!笆亻T員”?陳奔的選擇是:學,在實踐中磨煉。
和他同一批入職的應靜瑤至今仍清楚地記得,每次開會碰到陳奔,聊的永遠都是他正在辦一個什么案子,又遇到了哪些法律難題,并會問如果是她會怎么處理。
說起陳奔的鉆勁兒,方成、顏偉國等和他并肩作戰的同事,如數家珍。
“隊長學習能力很強,對各類污染物排放標準、各項環境法律法規條文了然于胸。”
“隊長經常晚上一個人在辦公室看書,平常翻得最多的是《環境保護執法手冊》和《大氣污染防治法》,因為大溪涉氣的環境違法問題最多?!?/p>
憑著這樣一股精神,他迅速成長為一名業務精湛、經驗豐富的環境執法人員。
這一切,溫嶺市環保局領導班子都看在眼里。2014年4月,參加環保工作剛一年多,陳奔就被任命為市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助理。2015年3月,陳奔再被點將到溫嶺工業重鎮大溪,任市環境監察大隊副大隊長兼大溪中隊中隊長。
深厚的知識積累,換來了能力的迅速提升。正如同事盧昌東所說:“不管遇到什么執法難題,只要隊長一上手,總能迎刃而解?!?/p>
2017年12月,作為“執法尖兵”,陳奔被抽調到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監督第18輪次第20組,奔赴山東省濱州市檢查。憑著出色表現,陳奔獲得2017年全國環境執法大練兵表現突出先進個人。
今年5月,陳奔加入剛剛成立的溫嶺市環保公安聯合執法隊,專啃環境執法的“硬骨頭”。不久,陳奔就牽頭開展了執法隊成立后的首次大型聯合執法行動,于5月26日深夜查處了一處非法煉銅窩點,現場控制涉案當事人13人,成功打響了聯合執法“第一槍”。
陳奔的業務能力也令一同執法的公安人員印象深刻。溫嶺市公安局食藥環犯罪偵查大隊副大隊長王亮說:“他是打交道的行政執法人員里面,極少數移交案件不會出任何問題的人?!?/p>
就是這樣一個人突然離開了我們,溫嶺市環保局局長項根法形容,“痛失了一員大將”。
用恪盡職守詮釋了信仰
溫嶺,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誕生地,擁有摩托車、水泵、空壓機、小型電機、鞋類等多個國字號出口基地稱號,全市有4萬余家企業、個體戶。
相對于如此龐大的企業群體,環境監管的力量顯得有些“勢單力薄”:溫嶺市環保局共有正式在編人員78人,陳奔所在的大溪中隊僅6名工作人員,下轄大溪鎮和橫峰街道的137個村居,1萬多家工業企業。
人手不足,但工作得干,而且必須干好。
臺州市環境監察支隊副支隊長康樂向中國環境報記者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當地執法人員平均每人每年處置200件以上信訪投訴,18件以上環保法配套辦法案件,20件以上行政處罰案件,這些行政處罰案件辦結耗時幾個月到一年不等,平均每個案件要跑七八趟現場。此外,不算上專項執法行動,每人每年也至少需要出動780次。
“可以負責任地說,陳奔的工作量遠遠超過這個平均數。”康樂告訴中國環境報記者。
每起環境違法行為背后,受損的都是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和切身利益。執法中,陳奔始終秉承為民情懷,對待群眾的每一個信訪投訴,他總是鍥而不舍,一查到底。
2016年7月,有群眾舉報一處民房為非法電鍍窩點,大溪中隊執法人員幾天晚上10點以后蹲守,有時蹲到凌晨兩三點鐘,但始終無法確認。
一天夜晚,陳奔決定聯合公安部門再去。
黑燈瞎火,不少村民在乘涼休息,仔細詢問,都說不知情。
就在隊員們都開始有所懷疑的時候,突然,一間緊挨其他民房的矮小房子,引起了陳奔注意。
“為什么這家沒人?有人嗎?”陳奔邊說邊推開門,映入眼簾的是典型的民房布局?!安粫沁@家吧?!蓖抡f道。陳奔笑了笑,繼續喊道:“有人嗎?”還是無人應答。
陳奔又推開第二扇門,還是同樣的場景,但是空氣中的酸味頓時讓現場的執法人員興奮起來。
“肯定是這里了。”陳奔叫道。
推開第三扇門,觸目驚心的污染現場映入眼簾,污水橫流,酸味刺鼻,那場景讓現場執法人員一時都沒回過神來。
隨后,在派出所民警現場控制當事人的同時,陳奔等人也完成了調查取證,案情至此真相大白。
陳奔常對身邊人說,群眾的滿意是我們干環保的動力。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一些違法企業主的“糖衣炮彈”面前,陳奔還給自己定了一條鐵律:在辦案期間,拒接一切說情、請托電話,無論違法對象關系多復雜。對發現和查處的環境違法行為,一律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偶爾遇到不小心接了說情電話而又不便解釋的,陳奔都以“信號不好,回頭聯系”婉拒。對方如果再打,他就直接拒接。
陳奔還堅決拒絕處罰對象想方設法送去的通融禮品、禮金以及飯局邀請。他說,只有不碰廉政紅線,才能守住生態保護紅線。
用熱情服務詮釋了情懷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崇高偉大的事業,關系黨的執政基礎和人民的生活幸福,陳奔發自內心地認同這份事業,熱愛這份事業。
在溫嶺,很多與陳奔打過交道的企業主,都對他的愛崗敬業印象深刻,他們一致評價陳奔,“既執法嚴格,又很有人情味?!?/p>
每次執法的時候都是彬彬有禮。正如浙江躍鑫機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劉旭暉所說,接觸兩年多來,感觸最深的是陳奔對待工作,就像老師檢查學生的作業一樣,一絲不茍,非常嚴格;說起話來,又非常平易近人,還會對他的企業在環境治理方面提很多建設性的建議。
談起陳奔,很多企業主話語中流露出濃濃的感激。
“以前公司每年會產生1噸多的危廢,但卻找不到企業愿意接收處置,是陳奔協調了臨海市的一家危廢處置企業,解決了我們的大難題。” 溫嶺市榮華裝潢包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榮華告訴中國環境報記者。
同樣心懷感激的還有溫嶺市鑫泰工藝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張仙友,當年企業因為不符合環評要求而面臨停產,關鍵時刻是陳奔和他們一起想辦法,前后跑了五六趟,有時候半夜還會打電話,提醒他有沒有其他工序可以替代?!白詈?,企業終于找到了新技術,不僅每月支出省下了50萬元,還達到了環保要求?!?/p>
對于執法者,個別企業主本能地會心存抵觸,但面對陳奔,他們慢慢發現,原來自己錯了。
在2015年開始整治電泳行業前后,溫嶺市久仁電泳廠的童佳和溫嶺市威宇金屬表面處理廠的陳兵,開始與陳奔有了交集。他們都領教過陳奔執法的嚴格,陳兵起初一度很是排斥。
“陳奔總是非常耐心地指導我們如何補辦環評手續,污水處理設施怎么建設等?!蓖迅嬖V中國環境報記者。
對于陳奔的工作,陳兵也終于有了深刻的感悟:“陳奔執法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企業規范起來,能夠長久地經營下去?!?/p>
對于陳奔來說,為企業做好服務,是自己應盡之責,他總是匆匆來,又匆匆去?!坝袝r候到了飯點留他吃個工作餐,一次也沒留住?!?/p>
沒留住陳奔的還有森林包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徐明聰。他們廠區比較大,陳奔經常一轉就是幾個小時,然后趕著去下一家企業。
徐明聰清楚地記得,2014年他們企業的污水處理時常處在達標邊緣,陳奔發現后,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們,政策只會越來越嚴,建議他們趕緊更新相關設備。
用年輕生命詮釋了奉獻
12月1日17:59分,溫嶺市交警大隊指揮中心接群眾報警:有人被車撞了。箬橫交通中隊趕到現場后,初步調查發現不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立即通知溫嶺市公安局刑偵大隊,他們現場了解后決定以故意殺人罪介入調查。
大溪鎮分管環保的副鎮長陳小康得知消息后,立刻趕到現場?!瓣惐籍敃r就躺在離我一兩米遠的地方,什么叫生離死別,這輩子也忘不了?!标愋】嫡f,“陳奔犧牲頭天晚上10點43分還跟我聯系過,我說辛苦了兄弟,他笑著回了句‘職責所在’?!?/p>
陳小康還記得第一次見到陳奔時的情景。
今年5月他剛到大溪,陳奔就過來向他報到:“陳鎮長,我是大溪中隊長陳奔?!薄拔铱此髦桓毖坨R,臉上還有個痘痘,順口就問他幾歲了,他說30歲了。我當時心里就嘀咕:這么年輕,環保工作能不能做好?”
后來的經歷很快讓陳小康改變了看法,進而將他深深打動:“陳奔也是我的好老師,給我找過很多環保方面的書,他說你看了以后就對環保工作有感覺了。陳奔是個有環保理想的好青年。”
“回憶里面,他永遠是一張笑臉?!贝笙沙鏊窬P偉偉說起陳奔泣不成聲。陳奔出事那天下午四點多,郟偉偉回所里拿衣服還碰到他,互相寒暄了幾句,到了晚上就聽到他出事了。“我想不通為什么,下午剛見過他,怎么就出事了?!?/p>
這起案件也是生態環境領域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暴力抗法事件之一。
陳奔,在履行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使命中實現了個人價值,他的英勇和無畏也感動了公安機關。12月20日,溫嶺市公安局破例接受了媒體的聯合采訪,并透露了一些案件信息。
據介紹,犯罪嫌疑人江某某因故意殺人罪,已于12月10日被溫嶺市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另一名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目前正在審查批捕階段。此外,陳奔生前最后時刻正在辦理的這起環境案件,被當地列為溫嶺固廢傾倒第一案,已有8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環境污染罪,正在刑拘階段。
打擊違法犯罪,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必須錘煉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這是新時代的要求。
陳奔,為我們豎立起了標桿。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