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桐鄉烏鎮鎮民合村沐恩橋港看到,親水平臺依河而建,柏油小道蜿蜒曲折,河岸綠化郁郁蔥蔥,這里已成為當地村民散步休閑的好去處。
然而幾年前,沐恩橋港還是另一番景象。據了解,沐恩橋港長2.58公里,南接董家橋港,北通北永興港,流經6個村民小組。過去,沿河村民主要以養殖鴨、鵝和豬為業,水里建了鴨棚,養殖污水直排入河,導致水體渾濁,夏天還會發臭。由于沐恩橋港貫穿全村,其水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兩岸村民的生活品質。
2015年,該村實施中小河流整治項目,民合村采取多項措施治理河道。新筑生態河岸以及植物型河岸,修筑3個親水平臺、新建廊橋一座等。根據河道地形高低,改造和減少石砌擋土墻的硬質河岸,以擴大適生植物的種植空間。構建層次豐富的岸線,景觀綠化采用喬灌草結合的植物配置模式,營造多樣性生態群落,達到凈化水質,生物護坡的功效,對親水平臺進行聯通的同時,新種植水生植物浮島8個,注重整體水體的流動凈化,并放養鯽魚等魚苗。
農村是推進“五水共治”、共建生態家園的主戰場。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是廣大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五水共治”開展以來,該村治水工作有序推進,村區域水環境整體發生變化,年長的村民,似乎又有了兒時的感受——小橋流水、水清岸綠、芳草萋萋,那種記憶里自然、生態的生活環境。
沐恩橋港的變化,只是桐鄉“五水共治”工作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桐鄉高度重視“五水共治”工作,先后開展了農村生活污水運維、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船舶、碼頭污染防治、工業面源專項整治等多項行動。2018年1至11月,桐鄉市在全省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考核中,被評價為良好。市域148個監測點位(4個清淤)中,Ⅲ類占37.50%,Ⅳ類占61.11%,Ⅳ類水以上占98.61%,比上年上升2.69%。大環境地表水市控以上10個斷面中,Ⅲ類斷面7個,Ⅳ類斷面3個,Ⅳ類水以上占比與去年持平。
與此同時,桐鄉以精品河道創建助推“五水共治”工作,進一步助推該市水環境治理。除沐恩橋港外,桐鄉市還創建了塔頂橋港、桃園浜、火爐浜、東壩頭橋港等27條“精品河道”。
來到桐鄉市梧桐街道桃園村的桃園浜,一條河暢、水清、岸凈、景美的生態文化長廊呈現在眼前。2017年6月,該村啟動“精品河道”建設,2017年12月完成浜岸加高、親水平臺修建、河岸綠化提升等項目后,榮獲2017年度桐鄉市級精品河道一等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