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企業偷排漏排行為,一律零容忍。日前,我市環保部門通報了一起企業偷排漏排案件,雖然企業負責人稱“純屬意外”、“不小心漏排”,但執法人員仍然在檢查中發現了蛛絲馬跡,確認了企業方的責任,對涉事企業作出停產整改的處理。
“下雨天有企業在下水道偷排污水,還能聞到刺鼻的氣味。”本月初,有群眾向環保部門反映,位于柯橋區福全街道松塢村的元名聚氨酯有限公司偷排廢氣、廢水,影響了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23日上午,記者跟隨柯橋區環保分局執法人員趕往現場查看。
在現場記者看到,該企業的廢水儲蓄罐鐵皮表面已有明顯的流線狀腐蝕痕跡,企業污水處理站滿溢的廢水從儲蓄罐中流出,溢流的生產廢水流經地面匯入旁邊雨水溝,與雨水混合后排出廠區。據悉,該廠區是一家典型的化工企業,在PU樹脂和鞋底原液的生產和儲蓄過程中,產生大量工業廢水、廢氣。
“廢水處理設備電機出現短路,導致廢水溢出,讓群眾錯以為是‘偷排廢水’。”面對工作人員詢問時,企業負責人沈建國連連解釋,“這是個意外,廢水廢氣的處理設備去年才購置的,平時的廢水廢氣均嚴格按照環保要求處理。”
事實上,在接到投訴后,本月13日,市環保局已經對該企業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從檢測數據看,溝渠中廢水的COD化學需氧量、總氮量均嚴重超標。”市環境監察支隊工作人員朱嘉鳴告訴記者,即便存在“意外成分”,企業也有一定責任。此外,廠房結構較老,密閉性差,未處理廢氣容易影響周邊空氣和環境。
目前,柯橋區環保分局已責令該企業停止生產。市環保局邀請了第三方機構對企業進行全面核查,督促全面整改。待企業整改完成后,柯橋區環保分局將對廢水廢氣處理系統進行全面監測,確保達標排放。
今年以來,我市不斷加大環境執法監管力度,深入開展“藍天保衛”、“護水斬污”、“清廢凈土”等專項執法行動。截至11月底,全市共辦理環境行政處罰案件838起,罰款7439萬元,五類案件(按日連續處罰,查封和扣押,限產和停產,移送拘留,涉嫌污染犯罪移送公安機關)總數223件。
“明年,我市將圍繞治氣、治水、治土、治廢四大戰役,全力打造環境監管最嚴城市。”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說,針對環境違法行為,我市將保持嚴打重罰高壓態勢,推進“雙隨機”抽查式執法,聯合水利、衛計、建設、國土等部門,開展環境保護領域聯合隨機檢查,加快環境信用體系建設,實行“黑名單制度”,督促企業持續改進環境。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