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業宜游的濕地明珠氣質非凡
荊長路南片區域重現活力
各式墻繪凸顯五常特色
愛上一座城,也許是因為城里的一道風景,也許是城中的一些故事,又也許是城中可愛的人……五常有風景宜人的西溪濕地,有代代傳承的洪式家訓,有激情澎湃的龍舟勝會,有太多的理由讓人愛上這里。如今,經過一年的小城鎮綜合整治,五常又多了一個讓人愛上的理由——高品質生活之地。既有充滿熱情樸實的五常元素,又洋溢著朝氣蓬勃的時尚氣息,這座城張開雙臂,迎接每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
回應群眾期盼 補齊發展短板
五常,作為杭州西大門,是余杭西南部連接杭州主城區的交通咽喉,也是城西科創大走廊的重要端口,轄區內交通便捷、環境優異、生態宜居。它因為鑲嵌著江南水鄉韻味的西溪濕地而散發著自然的氣質;因為家喻戶曉的阿里巴巴總部落戶于此而散發著創新的氣質;因為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的十八般武藝、五常龍舟勝會,源遠流長的洪氏文化,一心一意為群眾謀福祉,得到毛主席批示肯定的“五九精神”而散發著文化的氣質。
近年來,五常街道城市化建設取得跨越式發展,各項事業獲得長足進步。但隨著城鎮建設的深入推進,道路建設配套不完善、衛生環境臟亂差、服務設施配備不足等一系列問題也日益凸顯,五常的發展建設遭遇瓶頸,城市環境提升改造迫在眉睫。
“小城鎮的建設好像跟咱們街道的發展不匹配啊。”不少群眾發出這樣的感嘆。為補齊小城鎮發展短板,五常街道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五常街道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總投資概算為5400萬元。整治范圍從區域上可分兩大片區,一是征遷區域為顧家橋社區及友誼社區白廟區塊,該區域位于荊長大道以東、木橋港以北、繞城公路以西,區域面積0.56平方公里,采取全征全遷模式,開發建設西溪金融島項目;另一塊整治區域是東至天目山路、南至杭徽高速、西至閑林交界,區域面積4.88平方公里,將道路兩側立面整治、背街小巷整治等納入其中。
五常街道以規劃設計為引領,委托杭州余杭城鎮規劃設計院編制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規劃,邀請駐鎮規劃師參與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的指導和服務,重點為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提供專業咨詢和技術服務,明確小城鎮環境整治工作的規劃保障與實施機制。同時,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靠前指揮”, 職能科辦“一線指導”,黨員干部“協同發力”,以上下協同為保障,明確責任分工,確保小城鎮整治順利推進。
增加文化元素 彰顯五常“氣質”
蓑衣斗笠、木桶竹簍,滿天幛龍船,十八般武藝兵器……經過緊鑼密鼓籌備,五常街道的“風味五常”文化展示館于近日對外開放,這些五常“元素”經過設計師的巧妙設計擺放,韻味獨特,勾起了不少五常人的回憶。
“結合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我們在整治街區附近打造一個屬于五常的‘博物館’。通過活態展示、圖文視音頻介紹等方式,立體展現本土文化和非遺文化,喚醒五常人的水鄉記憶。”五常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周騏介紹道。今年4月,五常全面啟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開展了立面整治、道路更新、交通設施規范、廁所革命、背街小巷治理、沿街綠化、管線下地等22個小城鎮項目。整治過程中,五常堅持以“品質提升”為根本,立足于“環境美、秩序美、民風美、生態美”,通過挖掘生態環境、歷史人文、特色產業等獨特要素,量身定制,力求精品精致,彰顯五常特色。
上個月,五常街道新整治的兩個口袋公園正式投入使用,作為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項目之一,不僅提升了城市品位,也為居民提供了休閑散步的新去處。
整治一新的兩個口袋公園分別位于五常街道聯勝路與02省道交叉口,以及荊長路與02省道交叉口,是五常街道的南大門。“首先選擇這兩個口袋公園進行整治,是因為這里是五常的南門。”街道城建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連勝路口袋公園改造面積1000余平方米,更新涼亭一座,提升公園配套設施;荊長路口袋公園改造面積344平方米,新建景墻一面。兩個口袋公園都在保留原有喬木的基礎上,挖掘五常人文,深化“創智五常、文化五常”的內涵,做精做細五常南大門。
沿著幽靜的后山路漫步,記者發現,一路的白墻上都加上了充滿五常特色的墻繪。街道將火柿、龍舟、十八般武藝等本土元素和一些本土化植物,巧妙地融入到整治中去,使得“美麗”不生硬、接地氣。五常街道在小城鎮整治中,充分挖掘本地特色,以各種藝術形式自然呈現,讓人在不經意間就感受到五常“氣質”。
截至目前,五常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已完成非遺文化口袋公園3個,建設文化雕塑景觀8處,彩繪特色文化墻2.25萬平方米,4個小城鎮配套文化類主題場館也在近期開門迎客。
結合專項整治 增強工作實效
烈日當空的夏日,一支拆違隊伍出現在五常街道荊長路南片區域,與業主進行溝通后,工人們爬上樓房頂層,拆除遮陽棚、彩鋼棚等。通過拆除鋼棚、立面整治,統一空調外機擺放位置、廣告牌樣、道路有機更新等,荊長路南片區域重新煥發出活力。
荊長路南片區域是街道較早形成的商業區,道路兩邊開滿餐館、水果店、洗車店等。在繁華的后背,也滋生出很多臟亂差,亂搭亂建、廣告牌不規范、路面破敗、車輛亂停等問題日益凸顯。五常街道全域基礎環境整治行動開展以來,街道將這里作為重點整治區域,計劃通過從上到下的全方位整治,將這里打造成全域基礎環境整治的一個示范區域。如今這里道路寬敞整潔,建筑錯落有致,商鋪經營有序,真正成為了五常的小城鎮新名片。
小城鎮整治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五常街道充分結合全域基礎環境整治、無違建創建、“低散亂”整治等專項工作,推進小城鎮提升改造。
五常以著眼“全域美麗”為目標,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逐級簽訂“美麗余杭”建設工作責任書,明確年度工作目標,壓實工作責任,細化工作要求。圍繞“六個基本無”工作目標,深入開展全域基礎環境整治行動;強力推進“廁所革命”工程建設,不斷為城市文明“增色”;全力推進治水、治氣、治廢工作,進一步落實垃圾分類工作,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消釋“瓶頸效應”,整治“低散亂”行業,深化“騰籠換鳥”,淘汰落后產能。今年以來共取締低效企業203家,整改提升26家,全面完成整治任務。深入推進老舊園區企業整治,排摸1200余家,落實整改217家,取締91家,注銷“僵尸企業”40家。
如今,五常街道重點整治區域內荊長大道線建筑立面整治及人行道鋪裝工程已全面完工。該項目作為“美麗公路”五常街道縣道整治提升工程的內容,整治后,原來的坑洼路面不見了,破舊的廣告牌不見了,臟、亂、差現象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齊又美觀的新型店招店牌。
五常街道荊長大道線整治工程總投資1070萬元,歷時120天,荊大線北起五常大道、南至02省道,全長500米,整改內容涉及立面整治、圍墻整改、中央木質隔離墩花壇等、其中沿街店招店牌整改98家,設置停車位80個。
豐嶺路的道路完成拓寬,解決了原先雙向車道交匯難的問題,設立了停車位,統一店招店牌,豐嶺路面貌煥然一新。
被“飛天蜘蛛網”纏繞的后山路,最近也開始變得神清氣爽。街道在原先要求對主干道進行線路“上改下”的基礎上,自加壓力,全域鋪開“上改下”工作,如今沿著后山路行走再也看不到雜亂的電線。
悄然間,一個鑲嵌在西溪濕地上的“明珠”因為一場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戰役,實現了美麗脫變,煥發新的活力。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