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浜河出現了水葫蘆。”“相二房河里也漂了不少。”“池頭江里也有一些。”昨天早上8點半,越城區東湖街道楊浜村黨委書記秦晨雨的手機就一直響個不停。在一個名叫“楊浜巡河”的微信群里,村干部們紛紛上傳水葫蘆照片。“一夜之間,村里河道出現了水葫蘆,肯定有原因。”秦晨雨在微信群中說道。
楊浜村水域面積占全村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其中池頭江、楊浜河、相二房河、直落江是村里的主要河道,它們彼此相連,秦晨雨就是這些河道的總管家。在收到群里的信息后,他急匆匆地出了門。站在楊浜橋上遠眺,秦晨雨看到河面上確實漂浮著一叢叢水葫蘆。“水葫蘆這樣大面積出現,今年還是第一次。”秦晨雨說。他立刻撥通了打撈人員的電話,要求其提高打撈頻率。
但是,河面上為何會出現這么多水草?原因必須查清楚。于是,秦晨雨駕車沿著河道一邊行駛一邊查看。半小時后,他終于找到了原因。“你看,水葫蘆都是從一個方向漂過來的,朝著這個方向再往前走,就是隔壁村的一個魚塘,那里養殖了不少水葫蘆。”他松了一口氣,指著不遠處的一個魚塘告訴記者。“還好,并不是水質受到污染造成的。等下我就去跟魚塘負責人溝通一下,在水葫蘆養殖區設置一個攔網。”說著,他將自己查找出的原因發到了微信群里。
對于楊浜村內的河道,村干部、老百姓都十分關心。村干部們自發認領河道,建立巡河微信群,一發現問題就在群里反映。“我們吃過河道被污染的苦,也享受過水質提升帶來的好處。”楊浜村黨委委員秦子榮就主動認領了池頭江。
據了解,5年前,楊浜村里的河道還是黑臭河。“毫不夸張地說,那時候一進村就能聞到兩種氣味,一種是養豬場的臭味,另一種就是印染廠的味道,老百姓對此有不少怨言。”秦晨雨告訴記者,從2014年開始,村里陸續關閉了養豬場、印染廠,并對沿河130余個鴨棚進行了集中整治。2015年,村里對4條主要河道進行了清淤,共清出淤泥6萬方。“當時,淤泥最深的地方足足有1.7米。”他說。
投入60萬元種植綠化,修葺近千米游步道,建起古色古香的文化長廊……大刀闊斧的整治,帶來的是環境面貌的煥然一新。現今,楊浜村水域整體水質已達到Ⅱ類水,其中相二房河還被評為越城區最美河道。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