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江蘇省蘇北的邳州又迎來了每年一度銀杏鋪黃的季節。邳州栽培銀杏有幾千年歷史,規模種植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據統計,邳州現有銀杏種植總面積約50萬畝,成片林30萬畝,定植1900萬株,在圃銀杏苗木2.5億株。
如何以生態為底色,突出發展最能體現資源稟賦優勢的綠色高端產業?江蘇省邳州市委書記陳靜表示,邳州堅持生態優先、富民為先、品質領先,依托資源起步,大力實施綠色替代,把“一棵樹”打造成“一棵樹的風景”,把綠色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不斷拉伸產業鏈,激活創新鏈,推動銀杏全產業鏈開發和一二三產貫通發展,實現生產、生活、生態融合,走出一條農旅融合、農工融合、農文融合,生態“福民+富民”的金光大道。
鍛造邳州銀杏品牌
聚焦醫藥、保健品、化妝品等綠色高端產業
邳州通過大力實施銀杏全產業鏈開發,推廣優良品種和栽培技術,探索有機化、標準化種植,統籌布局采葉、觀賞、苗圃等種植結構,實現一產結構調整。
在此基礎上開啟“+”號模式,如“時光隧道+銀杏小鎮+銀杏景區”,“民俗館+農家樂+主題民宿+銀杏系列加工產品”。
通過加快推進銀杏產品精深加工,聚焦醫藥、保健品、化妝品等綠色高端產業,從“葉”里提“銀”,向“果”里淘“金”,推動科研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進一步拉長延伸產業鏈,實現二產轉型升級。先后與揚子江藥業、康恩貝藥業、康源藥業等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吸引中國30多家重點銀杏深加工企業落戶邳州,以招大引強催生“磁吸效應”,中國一流的銀杏產業集群集聚效益凸顯。
據了解,繼邳州銀杏葉生產基地在全國率先通過國家GAP認證,被評為“銀杏種植GAP標準示范基地”,“邳州銀杏”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后,近年來邳州著力圍繞將品牌價值轉化為市場價值,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鍛造邳州銀杏品牌,加大地理標志、知名商標保護和品牌應用推廣力度,引導銀杏企業著力攻克關鍵領域核心技術,不斷提高產品競爭力。
“一棵樹”富裕一方百姓
種出風景,種出生態,種出財富
站在銀杏湖風景區300米長美侖美奐的玻璃棧橋上,沂河兩岸銀杏林郁郁蔥蔥,河岸上正在打造一處“五彩叢林”休閑露營基地。不僅是銀杏湖,還有銀杏姊妹園、銀杏“時光隧道”,邳州正著力打造一條以銀杏為主題的完整閉合休閑旅游線路。
“一棵樹”撐起了一大產業,“一棵樹”富裕了一方百姓。邳州銀杏種出了風景,種出了生態,種出了財富。
通過促進銀杏生態和鄉村旅游有機融合,建設銀杏特色發展片區,啟動銀杏文化小鎮建設,實施“銀杏旅游+”,促進旅游與文化、農業、工業融合發展,推動綠色就業創業,銀杏產業一二三產融通發展,不僅凸顯銀杏的福民樂民效應、生態旅游效應、文化品牌效應,更搭建起邳州富民強市的支柱產業。
邳州市市長唐健表示,邳州的銀杏文化小鎮建設,區別于建制鎮、產業園區和風景區,打造的是時光隧道般“非鎮非區”的時空經濟,整合城鄉優勢資源,搭建生態、產業與旅游發展的綜合平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銀杏美、生態優、百姓富。
目前,邳州對銀杏一產種植、二產增值到三產旅游開發文化傳播進行全方位、高標準整體規劃,奮力推進以“銀杏+”“標準化+”“旅游+”為路徑的特色小鎮“三產融合”發展愿景。
此外,圍繞提升銀杏產業創新活力,邳州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快科技引領發展,著力引進高端人才、培養專業人才,為邳州銀杏產業增添持續發展的不竭動能。邳州先后與10余所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達成合作,建設國家銀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邳州分中心和我國銀杏種質基因庫等。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