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朝街社區居民正在“好商量”說事點議事。(記者 蘇英英攝)
梨洲街道城市黨建聯盟座談會現場。(梨洲街道供圖)
東園新村實施老小區改造工程。(記者 蘇英英攝)
(三江口社區“織彩媽咪”志愿服務編織隊成員將織好的毛衣送給轄區結對困難老人。梨洲街道供圖)
近段時間,梨洲街道花園新村1號地塊征遷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棚戶區改造是一項惠及廣大群眾的民生工程,對于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民住房條件和生活環境具有重大意義。
在社區建設上,今年以來,梨洲街道大力實施民生實事工程,提升民生福祉,改善群眾生活條件,街道社區辦根據市社區辦總體安排,緊緊圍繞我市建設“兩區三城”目標,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突出“共建共享、共商共治”主題,把握“黨建引領、四治聯動、分類治理、全民參與”主線,堅持問題導向、民生導向和典型示范,繼續深入開展社區治理創新“四年”“八創”活動,進一步完善社區治理體系、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多措并舉推進和諧社區、美麗社區建設,讓社區居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實施民生工程
改善居住環境
今年以來,梨洲街道全面落實新一輪老小區改造。3月22日啟動東園新村老小區整治改造工程,工程總金額1100萬余元。該工程包括南區和北區兩個區塊,改造內容包括房屋修繕、小區道路鋪裝、污水納管、景觀綠化及其他配套設施工程。該工程到11月中旬已基本完工。煥然一新的小區環境讓居民住得十分舒心。
同時,街道全面落實花園新村棚戶區拆遷后續處理工作,并于今年11月啟動新一輪的花園新村一號地塊拆遷工作。據悉,自花園新村二至六號地塊房屋征收完成后,街道開始進行房屋拆除工作,目前已全部拆除。在拆除房屋過程中,為了盡可能減輕揚塵和震動給周邊居民帶來的影響,花園社區從實際出發,一方面要求施工單位做到文明施工,做好防止揚塵的措施,另一方面組織義務巡邏隊給周邊居民做好解釋工作,獲得居民支持和理解。
此外,街道做好陽光公寓小區天然氣管道鋪設工作。陽光公寓由于歷史遺留原因,1360余戶居民一直未用上天然氣,用煤氣或煤爐生火不僅給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而且污染環境,增加小區環境治理難度。經過上級領導和陽光小區管委會工作人員的不斷努力,今年4月,陽光公寓住戶盼望已久的天然氣改裝工程順利開工,獲得居民一致好評。在改裝過程中,管委會工作人員前后多次勘查未打孔住戶,積極打電話聯系居民,力求達到小區天然氣“全覆蓋”;對妨礙安裝天然氣的違法搭建住戶,工作人員多次上門耐心勸導,推進天然氣管道排鋪工程順利開展。考慮到陽光小區下山移民的特殊性,管委會積極與市天然氣公司進行協調,開通綠色通道,幫助居民更加方便地完成天然氣開通工作。
街道還做好保障性住房的日常性工作,切實做好住房保障政策法規的咨詢和宣傳,進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的申請、審批制度,認真受理轄區內居民保障性住房的初審、復核及公示工作。截至11月底,已有47戶住戶錄入2018年度保障性住房信息系統。
堅持黨建引領
提升社區服務
社區是社區建設的重要平臺,黨的建設是社區建設的核心。梨洲街道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延伸黨建觸角,創新黨建載體,積極發揮社區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社區建設中的引領表率作用,推動社區工作與基層黨建深度融合、相互促進。
學弄社區創建黨建“四微”工作法(微教育、微奉獻、微服務、微平臺),結合“黨員組織生活日”制度,每月舉行活動,抓好黨員的教育與管理;始終堅持“三會一課”制度,開展理論學習,增強黨員拒腐防變的能力;深入推進“我是黨員我來幫”黨員志愿服務品牌;“黨員周日工作室”周周不間斷;“微心愿服務站”今年已征集微心愿7條,已全部實現;“黨員義工”每月自覺行動成為常態化;“阿拉學弄”便民直通車每年三月舉行志愿便民服務。
白云社區積極適應城市發展新要求,探索出了區域統籌、行業融合、多方聯動的城市基層黨建新路子。今年7月,白云社區黨總支聯合梨洲教輔室、蘭江中學、實驗二小等13家轄區單位建立了我市首個城市黨建聯盟,打造社區新名片,有效提升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效應。自黨建聯盟成立以來,白云社區黨總支以社區“五大益站”(愛心益站、平安益站、環保益站、民情益站、文化益站)為平臺,不斷完善區域黨建聯盟工作,加強聯盟單位之間的溝通和聯系,豐富活動內容。比如在建黨79周年之際,舉行“聯盟共建送祝福,不忘初心感黨恩”活動;定期與梨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健康之家”健康講座;與市環保局江南所聯合開展“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與寧波銀行開展“小小銀行家 文明暑期”活動;與各聯盟單位共辦“樓道文化節”閉幕式等,充分發揮了社區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
同時,街道各社區加強黨建陣地建設,全面推進黨建全域亮顯工程,強化黨組織服務意識,結合“黨員組織生活日”組織開展黨員理論學習、黨員志愿者便民服務、環境衛生清潔、文明勸導等活動,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強化黨員素質教育,進一步發揮好社區黨組織引領、示范作用,推動社區黨建工作。
優化物業管理
加強小區自治
社區是社會的細胞,社區安全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在建設平安社區方面,梨洲街道各社區全面建立了多元聯動的社區治安巡防機制,強化常態治安巡邏,廣泛動員居民參與小區治安“紅袖標”工程。同時,各社區均建立了社區居民矛盾糾紛調處協調機制,推進住宅小區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和改造提升,強化住宅小區門衛崗亭力量配備和責任落實,降低小區治安案件發案率。
街道還抓好社區治理的重點工作——物業管理,積極探索物業管理的有效模式,理順社區、物業公司、業委會、業主的關系,使之形成合力,從而推動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
今年5月,在學弄社區指導下,保慶花園小區第五屆業委會完成換屆。同時,針對保慶花園小區內車輛停放難、智能道閘升級等問題,社區聯合網格成員、業委會、物業公司召開會議,探討解決措施;新杜義弄小區更換調整成立新的業委會后,社區多次召開業委會會議,對小區內的環境、車輛停放、垃圾桶擺放、智能道閘安裝等進行協商。今年6月,在南雷里社區指導下,南園新村東區引進環美物業公司,強化小區環境保潔。
今年,白云社區指導水木傾城、姚江花園業主成立業委會,并協調水木傾城完成新老物業公司交接工作;指導保利小區業主籌備業委會,順利完成天鵝灣小區業委會換屆工作。同時,該社區健全監督機制,組織網格長、業委會每周定期對各小區消防、樓道、外環境、僵尸車等情況進行檢查,督促物業及時進行整改,并在保持長效機制指導督促物業企業提高服務水平的同時,引導業主積極參與小區管理。
匯翠社區抓好物業保潔質量提升工作,通過日常建立的保潔長效管理機制,各片區工作人員始終保持對小區衛生開展每日一查,隨時發現問題及時聯系相關人員進行快速清理。今年5月,順利完成匯翠花園第三屆業主委員會換屆選舉。今年下半年,社區經過公開招投標,動用專項維修資金對匯翠花園32幢房子的樓道墻壁實施了統一刷白翻新工程。
激發社團活力
傳遞溫暖能量
為培育孵化社會團體為其提供精準服務,高效整合社會資源,推動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今年5月,梨洲街道注冊成立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并在白云社區新建活動基地。該基地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投入費用近50萬元,目前已培育、入駐社團21個,注冊人員400余人,建立了門類齊全、覆蓋廣泛的社會組織體系,成為社區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由于扎根在社區,社區社會組織在推動居民群眾參與社區建設、激發基層社會活力、表達社區居民訴求、創新社會治理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各社區社會組織在社區服務、公益慈善、文體娛樂等各自領域廣泛開展活動,傳遞社會正能量。
比如,白云社區“葉老師公益課堂”經一年多的運作,截至目前已累計開課73期,吸引2000余人次參與,深受廣大學子的追捧;學弄社區“雙百守望團”繼續以“守望鄰里情,溫暖常相助”為宗旨,一對一幫扶社區孤寡老人,開展為老人聊天讀報、打掃衛生,送去溫暖;南雷里社區“夕陽紅”義診隊走出以往集中義診服務形式,進一步拓展服務功能,服務隊成員與行動不便的老人進行結對,上門開展個性化服務,提供日常性的身體檢查和醫療指導,成為老人的貼心“家庭醫生”;東朝街社區“牽手”紅娘工作室成立兩年多,已小有名氣,3位義務“紅娘”每月逢“九”牽線,為單身男女解決各種婚戀問題,目前登記在冊的單身青年已有近300人;三江口社區“織彩媽咪”志愿服務編織隊成員用“巧手”編織毛衣織物,每到秋冬季節為轄區結對困難老年人送上“溫暖”,“愛心啟航,助老最美”志愿服務隊經常組織開展慰問社區高齡孤寡老人活動,發揮個人特長,設攤為居民提供維修自行車、理發等服務;白云社區“巧媽手工坊”將廢舊物品變成美麗花瓶,用實際行動倡導環保理念,“糖友俱樂部”已累計開課8期,300余人次受益,為轄區糖尿病患者提供各類防治知識、免費檢測等,受到“糖友”歡迎。
開展垃圾分類
養成文明習慣
今年以來,梨洲街道通過“分類投放定點、分類收集定時、分類運輸定車、分類處理定位”的“四分四定”分類模式,推進全街道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工作,各社區結合實際情況,也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今年,白云社區完成姚江花園、姚江景苑等5個小區垃圾分類推廣工作,發放宣傳資料500余份,張貼海報,設置宣傳展板,投放“雙桶”“四桶”垃圾桶95組,并投放智能回收桶,設置再生資源回收站,穩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還開展了垃圾分類知識問答、認領環保崗位、舊物改造、環保酵素宣傳制作、垃圾分類培訓講座、垃圾分類文藝宣傳等多項活動,讓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東朝街社區在金茂商都、巍星路小區放置394只干濕分離垃圾桶,舉行“垃圾分類,低碳生活”公益宣傳活動;三江口社區宣傳垃圾分類的同時,還對轄區垃圾分類督導員開展垃圾分類督導員培訓會,結合中秋、元宵等節日,組織居民和黨員開展垃圾分類活動,并通過社區QQ群、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線上宣傳;今年6月15日的“文明活動日”,學弄社區開展“倡導垃圾分類,拒絕車窗拋物”主題活動,“六區聯動”促推文明行動開展,通過互動活動,讓居民在輕松而又愉快的氛圍里,一起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在做好各項社區工作的基礎上,梨洲街道還加強社工隊伍建設,按照“一崗多能、一員多責、多網多崗合一、條塊左右協同”原則及培養“全科社工”的要求,對社工進行系統化的社區建設、社會工作、現代管理等專業知識培訓,打造“全能型”社工;同時加強對專職社工的績效考核,形成獎優罰劣機制,提高居民對社區干部的滿意率。每年,街道都會組織社工參加一年一度的社會工作師考試,提高其綜合素質,今年6月,街道社區辦組織45名社工參加社會工作考試,截至2018年底,街道專職社區工作者持有《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的比例達到78%。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