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散亂”整治、立面改造、空中“蜘蛛網”清理、開辟停車新空間……一年來,路橋區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成為了一項“民心工程”,做到了群眾心里頭。在今年市對區前三個季度考核中,路橋區均名列全市前三名。
路橋區新橋鎮新大街沿街立面改造完成后,面貌煥然一新。 本報通訊員 許亞群攝
破繭化蝶的產業再提升
新橋鎮是路橋區“低散亂”專項整治的試點鄉鎮。該鎮全面啟動“化蝶”工程,以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雙輪驅動”,從源頭消除安全隱患、改善農村環境。
新橋鎮開渠引源,主動對接世界500強美國當納利集團,打破傳統印刷業產業生態,引導新橋鎮印刷產業提質增效,并制定出臺《新橋鎮工業企業“三色”管理辦法》等政策文件,實行區別對待、差別化管理,源頭管控企業質量。
目前,新橋鎮整治關停小作坊、小企業235家,累計清理土地7.5萬平方米。
同時,新橋鎮抓好拆后利用和低效用地開發,啟動“瞪羚企業”培育計劃,全力打造10億級產業規模的智能制造孵化基地。模具集團及鎮北路區塊土地一級開發、山崎天鷹等4家企業零增地技改有序進行。
豐華工貿廠區改造提升穩步推進,引進鈞威機械自動化、能偉機械、原臥龍電機研究院團隊等一批高精尖企業,激活“智能制造”基因。
量身打造的小鎮風貌
道路兩旁青磚瓦房,極具江南元素的水墨畫躍然于墻面之上,坡屋頂樣式、拱券、青磚,民國風情迎面而來。沿河路的蛻變是橫街鎮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一個縮影。
橫街鎮是新興工業強鎮,街區建筑單體形式多樣、新舊陳雜,部分地段建筑較為凌亂。鎮里結合當地特色,從融入自然景觀、突出人文風貌、強化產業特色等方面著手,高標準高質量編制《橫街鎮環境綜合整治規劃》。按照“要素集聚、產業集群、資源集約”需求,對全鎮范圍進行總體區域規劃統籌,形成“一港一帶四片區”戰略格局。
鎮內重要街區、重點地段、重要節點的風貌整治設計,以新民國風為總體格調,秉承“宜居、創新、生態、智慧、海綿”十字方針,結合橫街歷史人文,充分挖掘傳承陳安寶文化元素。
聯動模式的整治創新
路橋區堅持激發內生動力,率先創新“政府引導、群眾主體、鄉賢支持”,通過共同出資、共同管理,集中民智民資,內外聯動共建共治共享美麗路橋、特色小鎮。
在螺洋、桐嶼等7個整治鎮(街道)的立面改造過程中,每間房屋改造費用由房東共同分擔,按比例出資,除緩解資金壓力外,更重要的是讓群眾轉變了觀念,樹立了主體意識。
家鄉的建設離不開鄉賢的支持。橫街鎮的進鎮牌樓、安寶廣場五星公廁,蓬街鎮的筑塘博物館,新橋鎮的文昌閣,均由當地鄉賢聯誼會、特色企業捐資建設。各鄉鎮充分發揮鄉賢、兩代表一委員、企業家等作用,依托他們的見識、人脈,綜合考慮他們提出的有效意見、建議,鼓勵動員他們在工程建設中出資,讓他們能以參與者的身份投入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中來。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