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王艷瓊 江帆 通訊員 賈秋慧)全自動化流程,吸塵系統貫穿始終,看不到棉絮紛飛……現代化的生產流程背后是蒼南再生棉紡行業的新生。12月13日上午,記者走進位于蒼南縣望里鎮的溫州依豐紡織有限公司,發現該企業生產線已完成整改,全線配備環保設施,實現行業環境整治。“通過更新車間設備,企業環境明顯改善,還減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產品產量和質量。”現場負責人董文造感嘆。
蒼南縣是全國再生棉回收和加工基地,匯集著全國半數以上紡織工業布角料,全縣現有企業2400多家,產業人口涉及10萬余人,紗線、布藝等遠銷世界各地,每年為蒼南創造數十億元產值。然而,這項“富民”產業卻帶來了“擾民”苦惱。不少望里鎮居民反映,當地千余戶家庭式氣流紡織作坊,存在加工時棉絮紛飛的現象,污染空氣和河流。
去年9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在溫期間發現問題后,對蒼南縣再生棉紡行業提出整改要求:按照“淘汰一批、提升一批、入園一批”總體思路,加快氣流紡整治提升工作,努力解決污染問題。
去年9月起,蒼南縣打響行業整治攻堅戰,專門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出臺行動方案,對全縣棉紡企業進行摸底排查,通過“拆、治、關、轉”組合拳,拆除一批無合法場所、無環保措施企業廠房;今年9月初,該縣又掀起再生棉紡行業整治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全縣共拆除187宗71142平方米違建廠房,倉庫410宗114505平方米,關停取締違法違規再生棉紡企業777家,查封濼口機、拼紗機352臺,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望里鎮黨委書記丁云勇表示,該鎮再生棉紡行業整治分13個片區逐步展開。在關停一半環保不達標企業的同時,當地還鼓勵低端企業兼并重組,對企業自行拆除設備和廠房、設備技術改造提升、實現開花自產自用等做法給予專項財政補助。
整治提升,有“破”有“立”。眼下,蒼南縣還在加緊開展集聚入園工作。目前,位于望里鎮河口村的蒼南循環經濟小微企業創業園,新建廠房拔地而起,預計今年農歷年底前結頂,屆時至少能容納百家企業入駐生產。同時,望里馬鞍小微企業園區已進入掛牌出讓公示階段。
望里鎮村民吳小妙坦言,他家住再生棉加工點附近,半年前空氣中還到處飄浮著棉塵,家里窗戶常年緊閉,“作坊拆除后,環境明顯好轉”。據悉,蒼南縣再生棉紡行業整治將持續推進,今年年底前關停總數一半以上企業,明年年底前確保園外企業全部入園區,違建廠房全部拆除。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