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藍震)白際山脈,宛如一道天然屏障,橫亙在浙皖贛邊界。
這幾天記者在錢江源國家公園采訪,來回穿梭于浙皖贛省界線上,恍惚間有一種錯覺:明明在開化界內,過了座小橋,怎么就到了江西婺源;穿過一條隧道,怎么就到了安徽休寧。
正是這獨特的省界文化,給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過程賦予了另一層使命——探索架設跨行政區域的國家公園保護與管理體系。
省界線上這個小村莊,邁出跨區域合作重要一步
開化縣長虹鄉霞川村河灘自然村,距離開化縣城約50公里,與江西省婺源縣江灣鎮東頭村交界。
這里民風淳樸,環境優美。村頭,有一塊3米多高的石牌坊立在兩省之間。上面刻有:錦繡山河世居兩省人,祖國昌盛傳千秋萬代。這塊牌坊背后,留下了一段“一村兩省”和諧共處的佳話。
今年70歲的霞川村村委會主任汪渭賢,是個熱心人。當了五屆村委會主任的他,依舊活躍在一線,盡心盡力做著浙贛兩省邊界的“老娘舅”。
“省界關系要搞好,像處理一家人的關系一樣,需要花點精力和智慧。”心直口快的老汪是個行動派,不僅動員本村村民遵守村規民約,還要做好東頭村的工作。禁漁、垃圾管理、修路,過去10多年,他把一件件事都辦得妥妥帖帖。
就在采訪當天,記者見到河灘溪的上游一臺挖掘機正在隆隆作響。東頭村村干部邱椿瑞告訴記者,他們在清淤,把源頭的水清理干凈,才能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眼前的這一幕幕,讓老汪很感慨,“10多年前,由于衛生習慣問題,亂扔亂倒垃圾的現象十分普遍,再加上電魚、毒魚事件時有發生,魚蝦幾乎絕跡,這條小溪成了村民心中的痛。”
那時,老汪帶領鄉親們主動開展禁漁,保護生態環境,并制定了村規民約,禁止捕魚。“上游是婺源,下游是開化,這邊是浙江,對岸是江西,光靠一方做好肯定不行。”由于兩省村民思想認識不一致,工作很難開展,老汪想了一個辦法,每天早上帶頭往河里撒飼料和嫩草,用行動告訴江西村民,這個魚是開化人養的。久而久之,他們就不好意思來電魚、毒魚了。
2014年,霞川村決定在河里放養魚苗,汪渭賢和其他村干部將5000多尾魚苗放養到離村6公里屬于江西地界的源頭。老汪說:“同一條河不分上下游,一條河里的魚,彼此都有責任保護。”從2015年開始,婺源縣也正式出臺政策,禁漁保護生態。兩村干部群眾達成了共識,東頭村也在源頭放養了許多魚苗。
隨著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探索的深入,去年年初,這兩個省界村莊又做了件載入史冊的大事——簽訂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合作協議。
老汪說,做這件事是摸著石頭過河,邊做邊學,遇到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也算是給試點工作積累經驗。
三省四縣簽訂《開化宣言》,筑起一道生態保護司法屏障
與老汪做著省界線上的“老娘舅”不同,這幾天,開化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周紅梁琢磨著另一件事——與江西德興、婺源,安徽休寧四地檢察系統人士舉行的研討會。
一年前,四地政法系統人士齊聚開化,就司法護航錢江源國家公園開展研討。在那次會議上,四地達成了綠色發展共同謀劃、情報信息共同分享、邊界糾紛共同化解、生態案件共同協辦、整治修復聯合行動五項護航錢江源國家公園合作機制,并簽署《開化宣言》。
周紅梁告訴記者,那次研討會,進一步筑牢環錢江源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的司法屏障。
記者了解到,國家發改委對《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實施方案》批復的第一條就是跨省合作,此項工作對于國家公園意義重大,但難度也大。
過去一年多時間,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過程中,遇到深水區是常態。但在困難面前,開化人民選擇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改革創新精神。
除了自下而上全力推動江西德興、婺源,安徽休寧開展跨行政區域合作保護外,錢江源國家公園生態資源保護中心還在江西、安徽毗鄰區域159平方公里內安裝紅外相機219臺,實現紅外相機網格化監測全覆蓋。
農家樂主人心聲:千山萬水往長遠處看
溯源而上,錢江源頭清澈見底。
里秧田村,位于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內,處在黃山、千島湖、婺源、三清山等黃金旅游線上。森林覆蓋率達93%,古木參天,云霧變幻,飛泉瀑布,溪流潺潺。
因距離錢江源頭最近,這里有“錢江源第一村”的美譽。
靠溪邊,一家叫“聽泉人家”的農家樂引起了記者的興趣。店主叫張衛中,他的農家樂開得真是紅紅火火。
自從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推進以來,張衛中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悄悄發生變化。
“國家公園和普通公園肯定不一樣,全國那么多公園,能列入國家公園試點的又有幾個?”張衛中話中充滿了自豪。
今年上半年,試點區域試行集體林權地役權改革,張衛中積極響應,把家里世代留下來的三四十畝林地,交給國家統一管理。
記者從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委員會綜合辦公室獲悉,此舉在不改變林地權屬的基礎上,建立科學合理的地役權補償機制和社區共管機制,推進國家公園范圍內重要自然資源的統一高效管理。
截至目前,錢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域基本完成試點區集體林權地役權改革,為破解南方集體林區自然資源統一管理難題提供了模板。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