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王慶麗 通訊員 陳伊言 夏赟 孫鵬飛)淺灰的水泥墻面、黑色瓦片屋頂以及原木的立柱和橫梁……這是記者在景寧英川鎮英川村看到的一座公廁。而前不久,這里還是菜地和露天旱廁。“全部費用僅需10多萬元,比新建一座公廁節省一半以上資金。”英川鎮鎮長助理劉道勇告訴記者。海拔600多米的英川村,集體經濟有限。在農村公廁的建設上,村里就地取材、節省資源,既省下了不少建設資金,也讓它們與村莊整體風貌保持協調。
經濟、適用、美觀、生態,本著這樣的原則,今年3月以來,景寧的“廁所革命”將目光放在了散落在山間的老舊房屋及廢棄的豬圈、牛欄和露天旱廁上。眼下,一座座清爽、潔凈的農村公廁,成了美麗畬鄉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前這是豬圈和旱廁,今年7月以后徹底變了樣。”古沙灣鎮沙灣村村民柳月香站在自家附近一座古色古香的公廁旁自豪地說道。在她身后,公廁的淡黃色外立面和青磚黑瓦的屋頂,與周邊的老宅、梨樹、菜畦彼此呼應。公廁內,獨立廁位間、沖水設施、拖把池、洗手盆等一應俱全;門口懸掛的3個公示牌上,則將公廁的保潔制度、管理制度以及廁所長和保潔員的相關信息一一列明。
以推進“廁所革命”為契機,不少村莊不斷改善人居環境,積極推進農旅融合,向著鄉村振興的方向大步邁進。“一年來,我們鼓勵各個村因地制宜推進‘廁所革命’,還積極整合包括省‘一事一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方面各項資金,并積極引導鄉賢回歸,參與農村公廁建設及改造。”景寧縣農辦相關負責人嚴明介紹說,截至目前,全縣已完成農村公廁的生態化改造445座,完成改造率達100%。不僅如此,每個公廁還配備有專職保潔員,由村鎮干部擔任廁所長督查公廁保潔情況,確保“建好更要管好”。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