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農作模式創新讓我市“水稻+”風生水起

稻田里“種”出魚蝦蟹鱉

發布時間:2018-12-16 08:13:09 來源:寧波日報 記者 孫吉晶

  今年,鄞州歸本水稻農場劃出50畝稻田,在四周開溝并放養龍蝦苗,開啟水稻和龍蝦共育試驗,并取得了成功。眼下,龍蝦和水稻都已收獲。農場負責人汪炎斌表示:“稻蝦共育”畝收益比單純水稻種植提高500元。

  近年來,我市圍繞建設綠色都市農業強市目標,引導生產主體大膽實踐,因地制宜推廣糧經輪作、種養結合、資源循環利用等綠色生產新模式。

  推廣“水稻+”,搞好示范是關鍵。我市相關部門總結集成了一批適合本地推廣應用的典型模式,以規模大戶、科技示范戶和合作社為重點,開展示范點建設。2018年,全市共建立5個省級新型農作制度示范基地,其中象山“稻魚鱉”和余姚“稻魚”“稻鱉”共生模式引入省級新型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基地。寧海“西蘭花-早稻”輪作模式、象山“茄子-單季晚稻”輪作模式示范點被列入省級主推技術和新型農作制度示范項目。

  為突破技術推廣的瓶頸,我市整合各種力量開展聯合攻關,組建了水稻、蔬菜瓜果等10個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與推廣服務團隊。慈溪市正大桑田(寧波)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圍涂新造的水田里探索“種養結合”模式,稻田四周開挖水溝水坑,放養中華鱉、泥鰍、蟹、鯽魚和鰱魚等水產品種,畝均產值比單純種植水稻增加1200元,畝均收益增加900元,既實現了種養增收的目標,又破解了當地養殖水源稀缺難題,為圍涂造地后的耕地利用走出了一條新路。

  據統計,今年全市水稻種植面積115萬畝,其中采用“水稻+”綠色生產模式的約28萬畝,占水稻總面積的24.3%。“藺草-晚稻”“油菜-單季稻”“綠肥-單季稻”“榨菜(雪菜)-單季晚稻”形成一定規模。“稻田養魚(泥鰍)”“稻田養龍蝦”“早稻-浙貝母”“晚稻-藏紅花”等模式中,龍蝦、浙貝母、藏紅花經濟價值較高,且種出來的稻米品質好,農民推廣應用意愿較強。

  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水稻+”綠色生產模式,最大程度減少了化肥、農藥的施用量,在稻田中形成新的生態循環鏈,有效保護了基本農田結構,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共贏。


標簽:水稻;龍蝦;放養;綠色生產;收益責任編輯:仲瑤卿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