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因水而名,因水而興,因水而美。守護好杭州這一方美麗的水土,加快建設美麗杭州,打造生態文明之都,杭州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合力共創。
2013年底,浙江發出了“五水共治”總動員令。2014年1月17日,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在全省吹響了治污水、排澇水、防洪水、保供水、抓節水“五水共治”的集結號。2014年2月,省委省政府部署啟動“五水共治”重大行動。杭州緊隨其后,全面啟動“五水共治”。
四年多來,杭州“五水共治”成效顯著。百姓驚喜地發現,原本掩鼻而過的黑臭河消失了,水清、岸綠、河暢、景美,鳥兒歸。
如今,杭州正在深入推進生態文明之都建設,全力打造美麗中國樣本,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杭州大地上更加充分展現出來。
水岸同步 “五水”聯動共治
曾幾何時,家門口可嬉戲游泳的河流變得又臟又臭,清麗江南的韻味漸行漸遠。治水,已刻不容緩!
2014年2月,為全面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五水共治”重大決策部署,杭州市成立“五水共治”工作領導小組,治水成為杭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件大事。
千頭萬緒,落到行動。杭州“五水共治”在實踐中摸索出適合不同水域的不同治理方法,做法不拘一格,最后用實效說話。
市治水辦第一副主任、市環保局局長胡偉指著杭州流域圖介紹:“杭州西部區域,好山好水,是杭州的生態屏障,進入主城區后,平原水網流速變緩,相對承載負荷大,因此在‘五水共治’前,杭州城郊接合部出現了一些黑臭河,集聚了一些劣V類水。解決問題要抓主要矛盾,這些區域就是杭州的治水關鍵點。”
如果說“五水共治”是一只手的五個指頭,那么治污水就是其中至關重要的大拇指。杭州為治污水量身打造的污水零直排區已成為治水“金名片”,在全省范圍內得到推廣。
通過行之有效的截污納管、雨污分流、清淤疏浚、生態治理、河岸設施提升等系統治理,杭城的河道透明度逐漸提升。從2014年至今,杭州先后完成277條黑臭河、71條垃圾河治理;完成9個縣控以上劣Ⅴ類斷面和1256個劣Ⅴ類水體剿劣銷號,全市順利完成省定剿劣任務。
兒時印象中的清清河水回來了!2018年,我市持續深化水環境綜合整治,全力鞏固深化剿滅劣Ⅴ類水成效。今年1—11月市控以上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為90.4%;錢塘江、苕溪以及西湖水體均全域達到或優于Ⅲ類。跨行政區河流交接斷面考核連續4年優秀。市統計局發布的五水共治“五度一感”報告中顯示,治水滿意度達92.3%。如今在清清河岸邊,隨處可見或散步或跳舞健身的人們。
“五水共治”講究一個“共”字,“五水”之間應有共同治理,上下游之間更是協同合作,使水岸同治,上下聯動,收效明顯。
作為“五水共治”重點工程之一,今年底即將開工的八堡南排和已建成的三堡南排,遇到汛期,能一天排掉三個西湖的水量,有效緩解主城區的澇情。通過百項千億配防洪排澇工程建設,2020年底前杭州市城內錢塘江干流堤防防洪標準總體達到20年一遇以上,平原排澇能力總體達到20年一遇。
再如保供水,全長112公里的千島湖配水工程,建成后將讓杭州主城區和沿線縣市806萬居民喝上優質水;抓節水,推廣節水器具3.2萬套等。
2016、2017年度,杭州兩次獲得省“五水共治”大禹鼎。
制度創新 全民全程治水
治水行動能讓一條黑臭河迅速清澈起來,但已經摘帽的黑臭河、劣V類水如何才能不反彈?為了守護好來之不易的治水成果,杭州走出了一條創新道路:構建“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治水制度體系。
杭州市委市政府領導干部掛帥,5847名各級負責人擔任河長,杭州還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湖長制,1119名湖長上任。河長、湖長親自上陣監督治水。
在他們的身旁,并肩而戰的還有1995名民間河長、10882名巡河志愿者、5800名河道保潔兼職信息員,形成全民治水的氛圍。
二號港民間河長張海清因患喉癌切除了喉部無法說話,但他隨身攜帶畫板,每天巡河一小時,用筆來找河道的“茬”;沿山河,民間河長李勤愛,她每天花兩個小時巡河,曾經因為一家企業排放污水長久不能根治,失聲痛哭;新開河民間河長胡福慶,從2015年1月1日至今,寫下幾百篇河長日記……
還有許多一線的治水人,奔忙在河道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市城管委河道監管中心水域處普通員工許國良,14年來足跡踏遍杭州470多條城市河道,行程5萬公里。
智慧河長制創新實現“問題一鍵直達河湖長”的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模式,反應速度有多快?許國良的感受是:“當天能解決的絕不拖到第二天,老百姓和民間河長都盯得毛牢呢,問題不解決,沒辦法向老百姓交待。”
四年多來,全市上下一條心、一盤棋、一股勁抓到底,實現全域全程全民治水。昔日的垃圾河、黑臭河變為人文河、景觀河,老百姓治水獲得感明顯增強,“五水共治”改善的是民生,贏得的是民心。“美麗杭州,詩畫江南”的景色正在日漸呈現,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喝彩。
與此同時,治水問責機制一以貫之,展現了杭州的“五水共治”,既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更有猛藥去疴的勇氣。從“五水共治”之初,杭州就大力實施責任追究,對不擔當、不作為、不落實的各級領導干部,先約談再問責。到目前為止,300多名干部受到問責。
雙管齊下,行之有效。在去年的中央環保督察中,杭州老百姓對水的投訴很少。今年上半年,住建部和環保部對重點城市的黑臭水體開展督察,全程暗訪,卻沒有在杭州查到一條黑臭河。
源頭治理 沿岸產業升級
當許多地方還停留在為治水而治水時,浙江已將“五水共治”作為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致力于解決水環境治理的“根子問題”,即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問題,推動水環境治理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控制轉變。在杭州,治水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水環境污染,表現在水里,問題在岸上,根子在產業”。有什么樣的產業結構和生活方式,就有什么樣的水體水質。水環境治理看起來是個環境問題,實際上是增長方式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
從杭州大流域來看,周圍曾集聚了一批板塊經濟:建德曾是亞洲有機硅最大的生產基地;富陽曾是亞洲最大的白板紙造紙基地;蕭山集聚了一批印染化工企業……
這種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經濟增長方式是不可持續的,杭州下定決心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淘汰落后產能,逐漸形成以低能耗、減排放、高效率為特征的內涵式增長模式,推動水環境治理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控制轉變。
“五水共治”四年來,富陽造紙噸紙耗水由20噸下降到8噸,產品也由低端的白板紙向高端食藥用紙轉型;蕭山印染噸布水耗下降25%。余杭關停9200畝的黑魚塘和3000畝的甲魚養殖塘,昔日養殖塘化身為荷塘花海。
在傳統產業精彩轉型的同時,治水也帶來了全新業態的蓬勃發展,催生了玉皇山基金小鎮、白沙泉并購基金小鎮、夢想小鎮等一大批新型產業小鎮。在富陽,智慧經濟、高新技術等新興戰略產業發展顯著提速,“硅谷小鎮”“機器人小鎮”“制造業小鎮”“金融小鎮”逐步落地。在余杭倉前,“夢想小鎮”既要“互聯網 ”又要“綠色 ”,優美的環境吸引了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互聯網”產業生態鏈,新型的“眾創空間”和創業生態圈,催生了一大批“互聯網 ”新型企業。桐廬縣環溪村經過脫胎換骨的環境改造,發展成為以民宿為特點的鄉村旅游新典型,農村電商做得風生水起,讓生態農產品與市場無縫對接……
隨著持續的產業升級,傳統產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一大批活力充沛的新型產業集聚而來,杭州市綠色發展指數在全省排名第一。錢塘碧水,共鄰同興,經濟騰飛,未來可期。
邁向更高水平保護
與更高質量發展
生態興則文明興。近年來,杭州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保護好、經營好這方山水,走綠色發展之路,給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空間,這是杭州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思想所在。杭州一系列城市建設和制度,都離不開生態文明建設這一頂層設計思想。
不僅僅是治水。多年來,杭州通過“五水共治”“五氣共治”“五廢共治”等,使天更藍水更清,產業轉型升級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杭州人共同的價值觀。它不僅成為民生幸福的根基,也是城市經濟振興的源泉。
一泓清水環繞,滿城無限生機。未來的杭州,在高質量發展、高標準治理、高水平保護的道路上昂首闊步,自覺扛起建設生態文明之都和美麗中國樣本的使命擔當。“西湖繁星”“錢塘碧水”“江南凈土”必將成為美麗杭州的生動寫照。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