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4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樓燕敏 徐歡 記者 余麗)據省自然資源廳成果管理和基礎測繪工作會議透露的消息,《浙江省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于近日正式印發。根據《方案》,我省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已于今年基本建成;到2020年,我省將全面建成“統籌協同、陸海一體、聯動更新、智能高效”的新型基礎測繪體系。
隨著我省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各級政府部門、社會公眾對測繪與地理信息的需求日趨旺盛,傳統基礎測繪省市縣分級管理、計劃性驅動、鏈條式生產、產品不夠多樣等短板日益凸顯,難以滿足實際應用的需求。因此,加快推進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是我省測繪與地理信息事業改革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戰略抉擇,也是我省測繪與地理信息事業發展面臨的空前機遇。
《方案》對新型基礎測繪的內涵、特征、目標、任務、重點項目等作出了闡述,明確了新型基礎測繪體系的六大子體系,并對其作出具體設計,包括完善測繪基準體系、重構業務流程體系、優化測繪產品體系、創建技術支撐體系、建立質量控制體系、聯建組織管理體系等。《方案》要求,2019年1月~2019年6月,并行開展傳統基礎測繪生產和新型基礎測繪生產,全面完成六大重點項目建設,包括陸海一體似大地水準面模型優化、變化信息管理應用系統建設、影像云處理系統建設、基礎測繪資源數據庫建設、地理信息要素更新系統建設、信息化業務管理系統建設等。
新型基礎測繪體系新在哪里?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處室負責人在對《方案》進行解讀時表示,開展新型基礎體系建設就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基礎測繪的供給水平和全要素生產率。與傳統基礎測繪相比,我省新型基礎測繪的特征是“統籌協同、陸海一體、聯動更新、智能高效”。
一是組織管理“新”。傳統基礎測繪由省市縣按照比例尺分工采集,難以滿足不同比例尺聯動更新的要求,比如1∶10000中采集的行政村點位信息不能直接用于1∶500、1∶1000、1∶2000地形圖。今后將本著“同一地理實體高精度采集一次”的原則,在基礎測繪分級管理的基礎上細化職責分工,協同開展資源更新,逐級匯聚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資源,構建全省一個庫、一張圖。二是業務流程“新”。突出事前發現變化,通過構建多途徑變化信息獲取、分析、核實、推送和應用的變化發現業務流,達成“按需施測”的目標,實現“以變化發現為核心,驅動其他業務開展”的生產業務流程。三是技術手段“新”。將架構智能化處理基礎設施環境,研發自動變化發現技術、動態分布式增量更新技術、影像自動化處理關鍵技術納入技術支撐體系。四是服務產品“新”。跳出基于“制圖”開展基礎測繪的思維藩籬,堅持應用為先、需求導向,盤活用好地理信息資源,建成涵蓋地理實體、地理要素、變化信息、遙感影像、數字高程模型和像控點數據等基礎測繪資源數據庫,更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政府治理以及公眾服務需要。
下步,我省將以《方案》為遵循,全面開展全省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