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現在的廁所多干凈,水一沖,一點異味都沒有。”日前,記者在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荊家鎮伊家村村民宋進華家中看到,改造后的廁所裝了坐便器。
小廁所,大民生。為了貫徹落實好中央相關指示精神,淄博市委、市政府連續4年將農村改廁納入民生社會領域重點工作,探索形成了“頂層設計、輿論先行、長效管護、考核激勵、全面覆蓋”的制度體系和實踐路徑,通過加大投入、加強考核、精準制定農村改廁方案等措施,完成整建制旱廁改造。
農民對旱廁改造有三怕:怕麻煩,怕花錢,怕糞液滿了沒法辦。“三分建七分管”,淄博市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確保旱廁改造的“建、管、用”各環節老百姓不花錢、不受累、不操心,探索實施旱廁改造管護長效機制,建立農廁“十有”管護服務組織,確保廁具壞了有人修、糞渣滿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利用。
淄博市臨淄區朱臺鎮西單村農廁服務站站長宋俊山服務附近10個村、1960戶群眾。村民一個電話,老宋就上門服務,憑鎮上發給村民的免費抽廁卡申領工資。今年以來,老宋已服務1200多戶,工資已領3.5萬元。
目前,臨淄共建有19處農廁服務站,配有48輛服務車。依托糞液、秸稈等廢棄物處理,金山鎮、朱臺鎮相繼建成了生物有機肥生產企業。金山茁茂農業公司為全鎮近4000家改廁戶提供管護服務,將糞液糞渣經過集中二次發酵處理后用于生產有機肥料。旱廁改造,催生了一條生態農業循環產業鏈。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