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303米高的柳州地王大廈觀景臺鳥瞰,煙雨中的柳州市區如夢如幻:一江碧水蜿蜒而過,江在城里,城在水中;遠處的青山點綴于林立的高樓之間,在云霧掩映下,忽隱忽現,恍若仙境。
作為老工業基地,柳州曾煙囪林立,濃煙滾滾。“由于發展工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柳州曾以‘十雨九酸’聞名,當時市區許多石山因酸雨變成了光禿禿的‘白頭山’?!绷菔协h保局總工程師覃國琴說。
工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如何兼得?開展“酸雨治理行動”、加強空氣質量治理、實施市區河段環境綜合治理……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引,柳州人用行動開始改變自己的城市。
今年年初,柳州將馬鹿山公園北側兩塊200多畝、價值10多億元的商業用地改種綠草,四季常綠的草坪成為市民踏青好去處?!敖涍^討論,政府決定留綠于民?!绷菔袌@林局總工程師黃旭慧說。
昔日酸雨之都,而今宜居花城。現在的柳州,甩掉“酸雨之都”帽子,恢復山清水秀容貌,街頭四季鮮花盛開,成了遠近聞名的“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桂林山水甲天下,廣西處處是桂林”“遍行天下,心儀廣西”“世界長壽之鄉”……這些耳熟能詳的點贊聲,是對廣西環境質量的最好注解。廣西擁有“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以風光旖旎、山川秀美聞名全國。
6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態立區、生態惠民,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
“桂林無雜木,山水有清音”。站在伏龍洲島上,綠意流淌的漓江從眼前蜿蜒而過。經過生態修復的漓江,水更清,景更美。
“過去,我們以打魚為生,漓江的水清澈見底,現在的漓江又逐漸恢復了以前的模樣?!蹦赀^9旬的廖云彬老人曾生活在伏龍洲島上,今年年初因為生態修復工程的需要從島上搬離。如今,居住在蘆笛路的老人一有空兒都會到漓江邊走走,看一看伏龍洲島的變化。
這是生態文明建設傳承“綠色接力棒”的60年。60年來,廣西始終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更加閃亮——
生態文明理念牢固樹立。從建設生態廣西到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從“美麗廣西·鄉村建設”到發展生態經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在廣西深入人心。
綠色發展路子越走越寬。廣西大力發展生態產業、生態經濟,2017年,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12年累計下降17.6%,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源消耗比2012年累計下降31.2%。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2017年,廣西森林覆蓋率達到62.31%,比1958年提高39.09個百分點,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前列。
遼闊的北部灣,海天一色,波光粼粼,白帆點點,海鳥翱翔在海天之間。
碧綠的海面上,暗灰色的龐大身軀突然躍出,在空中拱背后落入海中,濺起巨大的水花……在北海潿洲島海域,鯨群頻頻出沒,成為游客追捧的“網紅”。大產業、大工業與白海豚、紅樹林共存共生,北部灣成為我國最潔凈的海域之一。
“潿洲島海域是近30年來中國大陸沿海地區唯一有記錄的大型鯨類的攝食場所?!睆V西北部灣海洋研究中心博士陳默說。科學家們認為,鯨類是海洋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指示物種,布氏鯨生活在潿洲島附近海域,說明該海域生態系統比較健康。
行走八桂,一路風景。
祖國南疆,山水勝色,花常開、綠無邊、藍常在。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