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來自區級相關部門、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代表及特邀的五位環保領域的技術專家共聚一堂,就萬向創新聚能城80G瓦時鋰電池項目和年產5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項目舉行專家論證會。
在實地考察萬向鋰電池廠、聽取項目基本情況之后,專家得出一致結論:項目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總體可行,初步評價結論基本可信。
是什么原因,讓這五位權威專家愿意為萬向擬建的鋰電池項目專業背書?昨日,我們來到萬向一二三鋰電池廠進行探營。
以自動化代替人
——安全更可控
更換全套型防塵服、戴上鞋套及口罩,走進風淋室吹走身上塵埃。初入萬向鋰電池廠裝配車間,不知者甚至以為是去手術室。“車間恒溫恒濕,達到10萬級潔凈。”同行的工廠負責人董峰說。
在車間,透過防護罩,6條全自動化生產線正開足馬力忙生產,一個個數據在屏幕上跳動,實時監控著生產每個細節,每條生產線都有10個操作工,牢牢盯著不停變化的數據。高端、智能,好一個數字車間標桿!
據介紹,車間基本以自動化機器生產為主,最大程度減少了工人數量,如此就最大限度降低人為可能存在的失誤因素。這是由于,一方面鋰電池生產本身對精密度要求極高;另一方面,相比之下,機器生產更科技有序,安全性更為可控,因此管理也變得更加精準。
看著一包包鋰電池相繼下線,一個疑問涌上心頭:這里的鋰電池為何是一包包的“軟件”?原來,車間生產的鋰電池并沒有通常所見的硬外殼,生產的并不是“硬件”,這就從根源上杜絕了鋰電池有可能出現的危險性。
董峰表示,更重要的是,不同于常見的干電池,鋰電池所涉及的生產內容均無化學反應,也無鉛、鎘、汞等有害重金屬使用和產生。
排放標準遠優于國標
——環保更可靠
離開車間后,在萬向一二三廠區轉了幾圈,沒有聞到空氣中有什么異味,感覺更像是在一個公園散步。
“看看頭頂的塔,你們能看到煙、聞到味道嗎?”指著屋頂的一個塔型裝置,萬向一二三環保負責人趙亮隨后說出了其中的秘密:鋰電池廠生產中,涂布烘干的蒸汽全部通過這個裝置回收,經過多級吸收處理以后,僅少量氣體排放,且排放濃度遠優于國家標準的要求。
最讓人驚訝的是水。該廠區污水主要為員工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但跟一般工廠不一樣的是,萬向鋰電池廠產生的工業污水僅僅是設備清洗廢水,而其他生產環節,則全部都是在無水的條件下進行,難怪很“節水”。
在污水池,趙亮用燒杯隨手取了一杯,干凈、透明,用鼻子仔細聞聞也感覺不到異味。趙亮說,工廠廢水全部集中收集處理達標后,納入市政污水管道統一排放。“作為一家本土企業,我們的環保標準超過國標。”他舉例說,以COD為例,萬向鋰電池廠內部排放標準遠優于國標。
此外,該廠的固體廢棄物主要是廢包裝物、廢電池等,這些廢物分類收集后在專用設施暫存,由具備資質的供應商回收處置,做到了環境零排放。
建在屬地政府大樓旁
——新項目標準更高
萬向鋰電池廠已經建立十多年,也見證著周邊城市化發展進程。站在廠區,抬頭可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大樓,工廠周邊也有不少居民樓。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這樣說:生活了很多年,一直都知道這個鋰電池廠,但一點感覺都沒有,一點影響都沒有。
萬向項目負責人陳軍表示,鋰電池生產清潔、環保,對環境、對外部影響甚小,這也是該產業被稱為綠色經濟的原因,“萬向現有的鋰電池廠平穩運行這么多年,這不正是最好說明嗎?”
陳軍補充介紹,80G瓦時鋰電池項目是萬向一二三鋰電池廠的升級版,這個項目要建成高質量、綠色經濟標桿項目,對萬向對全區都具有戰略意義。因此,跟現有工廠相比,建設標準更高,要做成全球最先進的電池工廠。
據了解,萬向創新聚能城80G瓦時鋰電池項目采用從美日歐進口的國際領先制造裝備和生產工藝,生產過程均在潔凈車間或密閉裝置內進行。特別是,萬向從項目總投資中拿出很大一部分資金,用于引進國際先進的清潔生產工藝和環保治理設備。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