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菜、青菜、蘿卜、菠菜……昨天上午,走進河山鎮堰頭村,一片綠油油的菜地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片菜地總共占地350平方米,里面的蔬菜都是本地村民自己家拿過來種上去的。別以為這是一片普通的菜地,它底下可是有大名堂呢!”堰頭村分管垃圾分類的村干部徐芳芳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起了這片菜地。
這片菜地的下方究竟隱藏著什么名堂呢?據徐芳芳介紹,這片菜地有一個特殊的名字——環保酵素實驗菜地,顧名思義,這片菜地底下埋藏著許多環保酵素的底渣,而這些蔬菜都是吸收了純天然、無污染的環保酵素化成的肥料而長大的。
在環保酵素實驗菜地的身后,則是堰頭村的環保酵素驛站。“這邊有六十幾桶環保酵素,原料都是橘子皮、西瓜皮、柚子皮等,通過我們人工培養,科學巧妙地利用益生菌對有機物的降解功能,實現對果蔬皮等廚余垃圾的降解和循環利用。”徐芳芳告訴記者,該驛站于今年5月底正式投入使用,通過知識講解、現場教學等方式發動每家每戶的村民加入到制作環保酵素的大部隊中。同時,制作好的環保酵素又可被做成洗潔精、肥皂、洗手液等環保酵素洗滌用品。
“目前,村民可以拿著自己制作的酵素來到環保酵素驛站兌換相應的酵素產品。隨著環保酵素產品的逐步推廣,接下來,我們也會將環保酵素用于凈化村里河道的水質、改善水環境上,進一步提升河道水質和達到垃圾減量的目的。”徐芳芳坦言。而關于環保酵素驛站位置的選擇,徐芳芳則說,“這里位于堰頭村的主要村道旁,村民們路過都可以看到,這樣就能起到一個耳濡目染的效果,進一步提升他們的生活垃圾分類意識。”據悉,目前河山鎮的9個行政村均在開展廚余垃圾和水果種植大戶廢棄水果的酵素制作。
環保酵素的制作只是河山在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工作方面的一個縮影。自“垃圾處置能力提升戰”正式打響以來,河山鎮重宣傳、強投入、保規范、求實效,不斷以拼搏奮戰的心態、苦干實干的姿態、長期作戰的狀態,舉全鎮之力打好這場戰役。在餐廚垃圾處置方面,目前,該鎮已經完成餐廚垃圾中轉站建設驗收工作,今年6月底第一批中轉站正式投入使用。截至目前,該鎮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及50人以上企業食堂、111家大大小小餐飲店和農村聚餐5桌以上餐廚垃圾處理全覆蓋,完成酵素原液制作20噸。此外,可回收物在鎮區兩個封閉式小區和一個開放式城中村新村以“以物換物”方式有序進行中,10月擴面至鎮中心學校。同時,作為該鎮垃圾處置能力提升工作中的一大亮點,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戶長效評比也在穩步推進中。
談及下一步的工作,河山鎮分類辦工作人員謝振乾表示,該鎮將進一步深化“三代人教育法”,進一步完善餐廚垃圾收運工作,確保轄區內餐飲店餐廚垃圾質量和應收盡收;該鎮會繼續做好15個有害垃圾積分置換點和上門積分兌換有害垃圾收集工作;該鎮還將進一步做好分類示范評比工作,穩步鋪開,堅決打好“垃圾處置能力提升戰”,高質量推進美麗幸福新河山的建設。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