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huán)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箭嶺村的“零污染”逆襲 探尋一座村莊的美麗試驗

發(fā)布時間:2018-08-29 07:15:41 來源:寧波日報 記者 王玨 通訊員 趙伊麗 毛節(jié)常

  志愿者在制作環(huán)保酵素。(毛節(jié)常 王玨 攝)

  圖為村垃圾分類點。(王玨 攝)

  環(huán)保集市現場。(毛節(jié)常 王玨 攝)

  天臺山余脈下,橫山水庫源頭處,有一座美麗質樸的村莊——奉化大堰鎮(zhèn)箭嶺村。

  昨天,恰逢村里每月一次的環(huán)保集市。村民們或扛著蛇皮袋或推著小車,帶著平日收集的垃圾陸續(xù)來到村辦公大樓,環(huán)保志愿者忙著分揀、稱重,往日寧靜的小山村熱鬧了起來。

  垃圾分類處理、酵素促環(huán)保、環(huán)境零污染……這些聽起來“高大上”的詞語竟然正在一個小山村逐漸變?yōu)楝F實。花小錢辦大事,在歷時近一年的“零污染村莊”試驗中,300多位村民共創(chuàng)清潔鄉(xiāng)村,共繪美好生活畫卷,不僅讓世代居住的家園甩掉臟亂差的帽子,更掃除了人們心頭的隔閡,找到了家的歸屬感。

  垃圾圍村, 小山村發(fā)起“零污染村莊”試驗

  鄉(xiāng)野小道平整干凈,穿村溪流清澈見底。在箭嶺村,家家門口放著四五個垃圾桶,分別盛放著易拉罐、香煙殼、蔬菜瓜果皮等,只要是環(huán)保集市上收集的,村民都會攢起來。村黨支部書記王建國自豪地說:“以前隨手扔,現在隨手分,垃圾分類處理已成為村民的生活習慣。”

  幾年前,箭嶺村還是另一番光景。村莊緊鄰寧波大水缸——橫山水庫,屬于生態(tài)環(huán)境敏感區(qū),但一直被垃圾困擾。

  “村里在冊人口1400余名,目前只有300多名年紀較大的村民長期居住。看似人不多,垃圾卻不少,每天清運車都裝滿一車,多的時候垃圾上噸。”王建國說,由于村民對垃圾分類一竅不通,廢舊衣物、農藥瓶、菜梗、樹枝、爛果等一股腦兒扔進了垃圾桶。農藥瓶、包裝袋隨意丟棄,對流入水庫的箭嶺溪造成了污染;大量垃圾隨意丟棄在路邊空地,不僅影響村子的整潔美觀,也容易引發(fā)鄰里之間的矛盾,鎮(zhèn)村干部為垃圾問題頭疼不已。

  去年11月,69歲的環(huán)保達人劉安芬來到村委會,表示愿意個人出資10萬元,幫助打造“零污染村莊”,這與村委會主任劉旭輝的心思不謀而合。劉安芬退休后一直住在奉化城區(qū),偶爾回到老家箭嶺,看到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被垃圾所困而感到心痛。

  劉安芬對于餐廚垃圾的循環(huán)利用頗有心得。先前,她和劉旭輝一起參加了國際酵博會,決定通過推廣垃圾分類和環(huán)保酵素,“以垃圾治垃圾”,在村里進行“零污染”試驗。

  “零污染村莊”概念起源于日本,近來許多國內公益組織引進試驗,它的核心理念是實現農村生產、生活垃圾的合理利用,消滅感官污染,以鄉(xiāng)村環(huán)境的美化改善社群關系。“農村生活垃圾中,廚余垃圾占一半以上,我們可采取不同工藝,科學處理后做成肥料還山還田。”劉安芬說,“打造‘零污染村莊’要做三項工作,垃圾分類、塑料制品減量、餐廚垃圾利用,對小山村來說,不會太難。”

  轉變觀念,村民隨手扔變隨手分

  打造“零污染村莊”,首先要讓村民學會怎樣分垃圾,改掉隨手倒垃圾的舊習。全村劃分為14個區(qū)域,村干部、黨員做示范,以小組為單位指導村民實際操作。劉安芬和10多位志愿者,挨家挨戶給村民示范用餐廚垃圾制作有機肥、酵素。村里還為每戶家庭購置了一套垃圾桶,分“藍、綠、紅”三色,分別用來裝餐后垃圾、餐前垃圾和其他垃圾,這樣分類更為精細。

  “村民日常產生的垃圾主要來自餐飲。餐前垃圾比如新鮮菜梗、菜葉用來發(fā)酵做酵素,剩菜剩飯則可以用來堆肥做有機肥。”劉安芬解釋,其他垃圾通過二次分類,分成瓶罐、包裝袋(盒)以及煙蒂、電池、玻璃等14類,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

  為了讓村民深度參與垃圾分類,積分制環(huán)保集市應運而生。

  500克煙蒂換2個積分,60個塑料瓶換1個積分,用這些積分可以兌換牙膏、肥皂等日用品,環(huán)保集市成為村民每月期盼的“盛會”。這次,村民王祝娣大媽在集市上換取了3個熱水瓶、1雙拖鞋,還有一件圍裙。她喜滋滋地說:“垃圾換用品,村里干凈了,還給自家生活帶來便利。”如今,每次環(huán)保集市兌換的日用品價值約兩三千元。

  環(huán)保志愿者王小女告訴筆者,現在從集市回收的農藥袋數量大增,“這次回收了約7000只農藥袋。村民甚至把鄰村山間地頭的農藥瓶、農藥袋都撿了回來。”

  這14大類垃圾經村里統(tǒng)一收集后,能再生利用的,賣給廢品回收公司;不能利用的,由垃圾處理公司處理。

  大量的餐前垃圾如今被送進了村里的酵素工作坊。村婦聯(lián)主席康巧葉每天要去工作坊好多次,義務收集垃圾并制作酵素。截至今年7月底,酵素坊“吃掉”約5噸垃圾,生產出環(huán)保酵素有機肥料約15噸,用來種桃肥田。不僅村民減少了購買肥料的開支,村里還省下了近萬元的垃圾運輸費。

  村試驗田里,使用了酵素肥料的水稻長勢喜人,不少村民也嘗試在自家制作酵素。村民俞甩妙用桃子做了40公斤酵素,“每年桃林里都會產生一批爛果子,現在可以變廢為‘肥’了。”

  從點到面,“零污染村莊”模式得到推廣

  “打造零污染村是全村的大事,環(huán)境好了,受惠的是我們自己。”當初王建國在垃圾分類動員大會上的一句話,如今正變?yōu)楝F實。

  村里一群年逾花甲的大媽自發(fā)組成巾幗志愿者團隊,義務打掃衛(wèi)生,制作環(huán)保酵素,上門宣傳推廣垃圾分類做法,并為每個月的環(huán)保集市出力。

  63歲的村民王建中在鄰村萬竹村上班,每逢環(huán)保集市開市,他便請假趕回箭嶺村做志愿服務工作,搬桌子,運送垃圾,熱情高漲。即使出門旅游,老王也會算好行程提前返回,不耽誤集市的志愿者工作。“垃圾分一分,環(huán)境美十分。”王建中說,“零污染村莊”的打造,現在成了每位箭嶺村村民心里的要緊事。

  在劉安芬的牽線下,村里從寧波請來了環(huán)保專家,教授有機肥的生產方法、使用方式等,并組建了微信群。如今,多用有機肥、少用化肥已成為村民的共識。在生活中,用竹籃子、環(huán)保袋的村民也越來越多。

  “零污染村莊”建設還成為箭嶺村民的情感“融合劑”,讓村民找到家的歸屬感。“大家合力清潔環(huán)境,鄰里關系更親密了,口角都少了。村民見到我,都熱情地打招呼,拉我去看他們自己做的環(huán)保酵素。”劉安芬說。

  “零污染”試驗融入了村莊建設的每一個角落,村民以家庭為單位,參與熱情越燃越旺。村莊容貌煥然一新,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正為越來越多村民喜愛。

  “如今,來村里參觀的人絡繹不絕。甚至還有一些外地的,也專門趕來探訪‘零污染村莊’模式。”王建國說。據了解,大堰鎮(zhèn)還將張家村、萬三村、謝界山村、馬站村列為試點村,推廣箭嶺村垃圾分類模式。目前這4個村已落實垃圾桶、堆肥場地等先期工作,準備全面推廣垃圾分類。

標簽:酵素;環(huán)保;垃圾;村民;垃圾分類責任編輯:仲瑤卿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jiān):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