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莊在烏溪江庫區,山清水秀,挺美的?!?1月8日,衢江區舉村鄉茶山村村民主任謝愛清告訴記者,茶山村地處深山,村民大多居住在海拔800米的山里,全村有下東坑口、下東坑、茶園、王家畈、角塢等5個自然村,區域面積16.95平方公里,距衢城60公里左右。南面與舉村村交界,北面與翁源村交界。
茶山村以茶為名,受海拔高度和烏溪江流域小氣候影響,氣候冷涼,早晚云霧籠罩,平均日照短?,F全村共190戶401人,有耕地151畝,山林24613畝,其中竹林9357畝、板栗380畝、柑橘230畝、茶葉260畝。
54歲的謝愛清見證了村莊的大變化?!霸诖蠹w時,我家有7口人,人多,生活條件差。”謝愛清說,那個時候,從公社的所在地下東坑口到下東坑村,沒有通公路,卻有14排的木橋,大家是挑擔走木橋進山的,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一直到了1988年,才建起一條3.7公里的公路,還是砂石路。1995年開通了班車,2006年又進行了水泥硬化,村民出行才真正方便了。
謝愛清在1983年應征入伍,1987年退伍回家鄉?!盎卮謇锂斄藥啄甏迕裰魅巍⒋逯?,后來到鄉辦的木材檢查站上班,月工資從三百元一直漲到八九百元?!?謝愛清說,2017年5月他又當選為村民主任。在山里,他一邊忙著村里的事情,一邊忙著與妻子管理親戚委托的200畝山林。
“村里的高山茶,茶葉柔軟厚實,可比鐵觀音,其味濃郁,香氣純正。” 謝愛清介紹,村民采茶、制茶的工藝還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手工做法。這幾年,隨著高山茶銷路打開,他與妻子加工春茶的毛收入有2萬元;再加上毛竹收入、賣紅豆杉果實的收入,全年收入超過4萬元。如今,他兒子已經成家,做電腦維修,每月工資6000多元。兒媳開理發店,一年有10余萬元收入。全家人辛苦勞動,過上了小康的日子。
“近幾年,村莊變化更大?!?謝愛清說,通過村莊整治和小城鎮建設,村里的“赤膊墻”已經粉刷一新,昔日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的場景不見了。推行垃圾分類與長效管理,道路干干凈凈,還投入40萬元綠化美化村莊。同時,茶山大橋至角塢自然村,一條長3公里的公路拓寬了。下東坑自然村到茶園自然村原先是一條泥路,也進行了硬化,于今年10月底完工。
“以前,路不通,出行難,現在公路通到了家門口?!?8歲的村民羅紅勝說,改革開放讓村民生產、生活發生了巨變,現在村民家家戶戶用上了洗衣機、電飯鍋、電視機、電腦等電器產品,就連寬帶也開通了。特別是近幾年,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村莊更美了?!吧嚼锟諝夂?,是天然氧吧,最適合住人?!比缃瘢诖謇锓N點茶葉,每年賣茶青的收入有3000元,毛竹林年收入幾千元,空閑打零工也有四五千元收入,不愁吃不愁住不愁穿,日子過得美滋滋。
“40年的變化是看得見的?!贝逯毯O楦嬖V記者,因人文、地理、水庫等客觀原因,全村耕地少,但山林資源豐富,盛產毛竹、柑橘、茶葉等農產品。近年來,上級部門與村里投入大量資金建設林區道路、毛竹豐產林、油茶基地、茶葉基地等,使農村經濟得到較快發展,農戶從中得實惠。
“目前,村里正利用好山好水,發展鄉村旅游?!?翁海祥介紹,因為地處深山,村里還有一些文化遺產。角塢自然村現有2棟100多年的清朝古民宅,1棟民國年間古祠堂,村里正積極開展古民居修繕,保護原生態古村落環境和鄉間民俗,保持原汁原味。為了扮靚家園,今年村里還在建一個文化禮堂、一個停車場,在建3個無障礙公廁,維修3個公廁,并安裝了130盞路燈等,要把茶山村建成一個集旅游、休閑、觀光為一體的小村莊,留住記憶中的鄉愁。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